要聞港聞

照顧者壓力爆煲 倫常案何日方休

香港又發生「以老護殘」倫常悲劇。黃大仙一名患有抑鬱兼曾經中風的中年婦人,疑照顧一對智障孖仔壓力爆煲,先用刀刺傷兩子腹部,復用刀自殘,幸被丈夫發現及時送院獲救。同類事件不絕如縷,事前無人施援,事後賊過興兵,然後一陣風過後無人關心,最後反覆上演,究竟何時才能走出這個絕望怪圈?
這對智障孖仔20歲,因為將屆21歲成年之齡,原本入住的特殊學校宿位被取消,今年7月搬返家中,不料短短兩個多月即發生血案。事件中的母親本身也患有多病,年紀亦不輕,更有自殺傾向,丈夫則需外出工作,照顧孖仔的責任突然落在其身上,箇中苦況實不足為外人道,理應是社署重點跟進的個案。很可惜,即使有社工跟進也無力阻止,今次出事,恐怕是壓力過巨而導致有人鑽入牛角尖。
每當有同類悲劇發生,社會大眾必然惋惜一番,政府部門則口說重視,實際上推卸責任。不是說個案拒絕社工跟進,就是說社署已提供協助,總之作個關心狀,待輿論平息便關人個關。例如上月一對智障兄弟因年邁母親患病入院,無人照料而餓死家中,當局便推諉這對兄弟曾經有自理能力,最後也僅是成立一條支援熱線了事。
誠然,每個人都要為自己負責,若父母子女有能力互相照顧,這是最理想,否則,政府的福利政策便應介入。很明顯,黃大仙三母子之所以弄至流血收場,是因為兩名智障兒子突然失去宿位,若基層家庭欠缺經濟能力轉投私營院舍,留在家中同「困獸鬥」無異,一時想不開便會發生悲劇。
事實上,以老護殘、以老護老、以殘護殘在香港愈來愈普遍,港府每次總是搬出大堆數據,說明已花費了若干公帑提供了若干服務,但求過於供的問題卻始終無法解決。說到底,善財難捨,冤枉甘心。正如本報多次指出,港府年耗十多億元在假難民身上,花巨資養毒瘤,換取所謂的人權光環,卻不肯將同一筆錢用來增加社會福利,真正造福市民。要是當局肯增加津貼、增加院舍,這類悲劇必可大大減少。香港如今淪為絕望之城,跟官僚寡情薄倖、假仁假義絕對脫不了關係。
照顧者又好,被照顧者也罷,最需要的是獲得入住院舍的機會。惟有這樣,照顧者才可以鬆一口氣,被照顧者才能獲得更適當照料。無奈事與願違,院舍數目嚴重不足,一位難求,重度照料的院舍數目更是寥寥可數。今年5月,年邁父親疑不堪長期照顧患腦病女兒壓力,以膠袋笠頭欲殺死女兒未遂,再自行上吊了斷,反映了照顧者求助無門、走上絕路的冰山一角。
明乎此,港府實有必要改變現時政策,大刀闊斧增加津貼和宿位。但現實是殘酷的,社福開支只有消耗沒有收入,政府自然不願耗費太多資源。在一個高度資本主義社會,政府做事首要考慮經濟和成本效益,結果只能是各家自掃門前雪,那一家若不幸壓力爆煲,到最後亦只能貴客自理。這是照顧者的悲哀,也是香港的悲哀。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