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市區更新步伐慢 日久失修莫等閒

長江後浪推前浪,隨着時代發展,舊事物被淘汰,由新事物所代替,是自然不過之事。城市發展也是一樣,高樓大廈無論多麼堅固,終歸會被時間侵蝕,因此推動市區更新是在所難免。縱然本港早已成立市區重建局,惟市區更新速度緩慢,遠遠追不上時代需要。現時,多區舊廈日久失修變成危樓,更新計劃卻仍停留於研究階段,倘若當局仍不想方設法加快步伐,後果將不堪設想。
以舊樓林立的荃灣為例,即使海濱一帶近年來不斷有新樓落成,惟沙咀道、川龍街一帶,依然以上世紀中期興建的唐樓為主。本報記者近日聯同區議員到相關區域巡視,單憑肉眼,已能發現多幢唐樓殘破不堪;不論是外牆抑或內部,均出現石屎剝落情況。其中,有舊樓後樓梯牆壁的批盪脫落,面積達1米乘1米,露出紅磚牆;天花亦出現剝落,鋼筋外露,情況堪憂。不難想像,居民每天出入是何等擔驚受怕,不知何時石屎會忽然塌下。
除了危樓處處,該區衞生問題也相當嚴重。記者發現,一些舊樓的天台早已淪為「垃圾站」,堆積了大量雜物,當中不少已發霉發臭,孳生蚊蟲。後巷同樣是垃圾堆積的重災區,污水橫流,觸目驚心。楊屋道街市的衞生狀況更不容樂觀,入夜後近街市入口處擺放了多架手推車,車上放着疑似裝有食物殘渣的大型膠桶,吸引老鼠覓食。這些衞生問題,雖說與當局執法不力脫不了關係,惟究其主因,正是舊區規劃過時,未能應付居民生活需要所致。
事實上,市建局去年11月已開展荃灣地區規劃研究,反映該區現況已得到當局重視;惟截至目前,只完成了第一階段的基線研究以及問卷調查,尚未完成意見整理及分析,意味着當局花了接近一年時間,僅向前踏了一步。按此進度,要完成整個舊區重建,恐怕要花上數十年時間。問題是,依唐樓現時狀況,真的能支撐10年嗎?
更令人憂慮的是,市建局目前只有500億元資金,去年度淨虧損為35億元,是近10年來首次「見紅」。市建局現時收入主要依靠重建項目招標,從中標發展商收取前期款項;然而,這種方式容易受市場波動、整體經濟或利率牽引,對市建局的財務穩健構成風險。資金可說是市區更新的「命門」,一旦短缺,勢必進一步影響重建進度。雖然市建局正計劃下年度借貸,並已完成初步借貸框架,惟長貧難顧,借貸縱可渡過一時難關,卻不能根治問題。
市區重建開支巨大,惟完成重建後,同樣帶來可觀收益,並非虧本買賣。造成如今困局的主因,在於市建局獨力難支。對此,港府理應提出更多誘因,吸引私人發展商參與。拖延解決不了問題,只會讓問題不斷惡化。假如當局無動於衷,任由事態惡化,諸如2010年土瓜灣冧唐樓等慘劇,恐怕再度重演。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
人人做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