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坦言集:戰場決勝

烏克蘭在國際政治上逐漸喪失支持。當然,美國民主黨政府還是堅持作為烏克蘭政權的最大後盾,不過,即使在美國,反對的力量亦正在加強。剛剛美國國會通過臨時45天政府支出的法案,為免政府失去經費停擺,法案中排除了對烏任何新增援助的支出,意即在這45天內,美國政府難以如前那樣輕易加添援烏經費。或許拜登可以另提法案進行新的援助,但今次臨時法案的通過,足以顯示美國建制中反對援烏的勢力日大,下次甚至可以再次否決援烏,或對援烏加上不少條件,對澤連斯基政權施壓。
美國如此,歐盟的情況更劣。烏克蘭糧食輸歐打擊當地農業為主的國家,已使多國拒絕跟從歐盟政策,強自禁制烏克蘭的糧食入口,其中包括支持烏克蘭最有力的波蘭,以及東歐前線的匈牙利、斯洛伐克、羅馬尼亞等,其中波蘭與澤連斯基政權更是惡言相向,恨意不平。
此外,各國選舉新的形勢反映不滿烏戰影響的情緒,斯洛伐克大選是左翼親俄政黨將會上台,選舉期便已公開質疑歐盟支持烏克蘭戰爭。周邊國家中,保加利亞總統是明顯傾向俄羅斯,而波蘭將會大選,現政權與澤連斯基交惡,也並不盲從歐盟政策,再當選後可能與烏克蘭有更多的矛盾。
但可能最有影響的會是德國。原東德地區對聯邦的親美親烏政策不滿,主因是援烏對德國經濟打擊巨大,2023年應是衰退一年。原東德地區屬發展較弱地區,統一以來仍長期缺乏發展,高通脹高失業率壓力下,受損比原西德地區更甚,去工業化的程度更惡劣。當地社會便有不少懷念統一前的安穩和工作,政治上已與原西德地區有頗大的差別。近期地方選舉不利執政的社民黨聯盟,尤其是極端反俄反中的綠黨,更被選民拋棄。德聯邦選舉4年一屆,2021年後便要到2025年再選,但地方選舉不利,以及民意下降,卻可能對社民黨政權有愈來愈大的壓力,即使大政策不改,社民黨可能與綠黨有更明顯的政策分歧,政府的烏戰政策難免轉向保守。
歐美政治形勢發展反映出各方對烏戰的不滿,但烏戰是大國角力,而策動烏戰的美國是決定戰爭的最大力量,縱使小國不滿歐盟猶豫,亦不可能左右美國的戰爭決定。烏戰涉及利益巨大,美國的政黨民主受制於戰爭經濟的利益,民意、國際輿論是沒法可約束的,最後還是戰場決勝。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