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龍七公:軍援壓力日增 戰和分歧加深

俄烏戰火持續,烏克蘭反攻近日終見起色,在各個戰線皆有小突破,其中以頓涅茨克州反攻進展較大,重奪巴赫木特南部屏障克利斯奇夫卡的意義非凡。然而,烏軍的小勝是以巨大傷亡作為代價換取的;俄羅斯防長紹伊古日前披露,9月共消滅逾1.7萬名烏軍,摧毀武器裝備2,700多件,其中包括多款歐美新型軍援裝備。權衡之下,以「慘勝」來形容烏軍反攻進展,絕不為過。
烏軍慘遭俄國打臉
不過,要數最為打擊烏軍士氣的,莫過於慘遭俄羅斯打臉。烏克蘭特種部隊早前在社交平台上,大肆宣揚空襲俄羅斯黑海艦隊總部的行動取得巨大成功,造成俄軍至少34名軍官死亡及105人受傷,其中包括黑海艦隊司令索科洛夫。若能擊殺索科洛夫,無疑是重創了黑海艦隊的指揮系統,對俄軍掌控克里米亞半島是一次重大打擊。可惜的是,不到一天時間,俄方便亮出索科洛夫出席軍事會議的畫面,狠狠地摑了烏克蘭特種部隊一巴。或許有人猜疑片段可以造假,畢竟只是視像會議畫面。但是,既然俄方敢於亮出片段,即便是造假,也說明索科洛夫至少還活着,最多就是在遇襲中受傷。
戰場上訊息是混亂的,對於當事國宣布的「喜訊」,旁觀者普遍採取半信半疑的態度。一旦確認其中有攙假,或多或少都會讓人猜疑其他消息的可信性;何況,今次是重大戰果證實是虛報,對於支持烏克蘭一方而言,可謂是一場歡喜一場空;對於前線烏軍來說,士氣打擊恐怕更大,甚至開始對是否能打贏這場戰爭產生懷疑。
前線的士氣受挫,帶來影響有限。縱然沒有士氣,仗還是要打的,畢竟這是一場保家衞國之戰,投降或後退意味着死亡,根本沒有退路可言。然而,盟友的決心一旦受動搖,可供選項就多了。雖然歐美國家對於軍援烏克蘭可謂是不遺餘力,例如德國為了軍援烏克蘭,消耗了本國庫存,結果不得不向瑞士回購25輛豹2主戰坦克,但是各國內部實際上也分為主戰派與主和派;隨着烏軍戰況一再失利、看清俄軍沒有進一步侵略歐洲的意圖,加上俄羅斯站穩陣腳,戰爭態勢趨向長期化,且軍援已經傷及本國根基,民間要求停止軍援、促進和談的呼聲愈來愈大,主和派漸漸得勢。
即便是美國也不能幸免。有美媒披露,美國國務院及國防部對軍援烏克蘭的意見出現分歧。國防部被指向烏軍提供武器的速度過慢,態度也較國務院謹慎。據報,主因是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前主席米利認為,不應同意烏方所有要求,而是要在某個特定時刻向烏軍提供所需武器;他去年甚至曾敦促烏克蘭不要錯過外交途徑解決衝突的機會。雖然米利的說法惹來國內主戰派及烏克蘭一方不滿,但從現時局勢來看,米利是有先見之明的,就連白宮也不得不承認,米利的說法是有道理的。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