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強詞有理:民主笑話

美國政府隔三差五面臨停擺威脅,不是債務上限問題,就是預算案在國會受阻。這次也是因為兩黨惡鬥加上共和黨內訌,眾議院對新財政年度預算撥款法案一直爭論不休,幸好在最後關頭通過臨時撥款法案,才避免再次上演政府停擺鬧劇。但共和黨籍的眾議院議長麥卡錫卻因此被黨內極右派批評過於軟弱,面臨下台壓力。有人說美國已成為當今世界的最大笑話,信然。
1976年以來,美國政府已出現21次因為資金缺口而導致關門。雖然每次停擺時間都不會太長,最長的一次是特朗普擔任總統期間,因為修築邊境牆的問題而與國會僵持不下,導致預算案遲遲無法通過,政府足足停擺了35天。對此,許多美國人可能已經麻木,但外人總是覺得很可笑。如果說這就是所謂的「民主燈塔」,未免太諷刺。
政府停擺意味着數百萬聯邦僱員及現役軍人可能領不到薪金,部分人需要放無薪假,而基層民眾則可能無法獲得福利援助。經濟學家說,政府人員的工作時長、工資和生產率下降,都將拖累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道理淺顯易懂,但誰會在乎?政客們關心的是個人政治利益,眼中只有選票,哪管洪水滔天。美國一間諮詢公司早前做了一項調查,接近一半受訪選民認為,民主、共和兩黨互鬥正是政府頻頻面臨停擺威脅的主因,逾四成受訪者怪罪拜登及民主黨。其實怪誰都沒用,哪個政黨都一樣,只是爛橙和爛蘋果的分別而已,如果特朗普重新上台,爭議只會更多,不會更少。
這就是美國的政治現實,兩黨惡鬥導致爭議無日無之,也導致政策混亂不堪。四年一次大選加上兩年一次中期選舉,基本上都是在內鬥內耗。當選的政黨前兩年需要完成換屆調整和應付中期選舉,後兩年又要忙於大選;落選的政黨則是為反而反,千方百計阻止對方施政。在這種制度之下,哪個政客會真正為公眾利益着想?
目前美國三大車企的工會正發起罷工,身為總統的拜登不但沒有想辦法調停,反而親臨現場為工潮拱火澆油,明眼人都知道純粹為了選票。美國汽車產業的競爭力每況愈下,工會還獅子大開口要求加薪四成,無異於雪上加霜,隨時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從而拖累整體經濟。拜登在爭取選票的時候,難道沒有考慮工潮帶來的後果?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