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逾兩成心血管病患 曾自行停藥 稱憂副作用 醫學界指或加重病情

香港心臟專科學院冀藉世界心臟日,呼籲各界合力加強教育,攜手護心。 左為盧家業、中為梁達智。 香港心臟專科學院冀藉世界心臟日,呼籲各界合力加強教育,攜手護心。 左為盧家業、中為梁達智。
香港心臟專科學院冀藉世界心臟日,呼籲各界合力加強教育,攜手護心。 左為盧家業、中為梁達智。
【本報訊】今日是世界心臟日,有醫學組織早前進行調查,結果發現逾兩成心血管疾病患者曾自行停藥或加減藥物分量,10%受訪者曾自行買藥代替覆診,更有逾80%受訪者以為長期服藥會影響肝腎功能。調查組織建議各界合力推廣有關心臟病及藥物的基本認知,例如醫護可多花時間與病人溝通等,以增加患者對藥物的依從性。
香港心臟專科學院於7月中至8月中,訪問320名心臟科專科求診者,當中至少73%患者長期服用降血壓或膽固醇藥,過半數已服藥5年以上。調查結果發現服用降血壓或膽固醇藥患者中,有21%曾自行停藥或加減藥物分量,主要因為自覺病情受控制、擔心副作用等;另有10%曾自行買藥代替覆診。
誤會長期服藥損肝腎
香港心臟專科學院院長梁達智指出,若病人不跟從醫生指示服藥,有機會增加心臟病發、中風等嚴重併發症的風險。他續稱,若病人不定期覆診,醫生難以得知藥物是否有效控制病情,並無法按病情調校或轉用更有效的藥物,或會加速病情惡化。
此外,調查亦探討患者對藥物的認識,結果發現8條問題中有一半的準確率僅約40%或以下,例如有83%受訪者誤以為長期服藥會影響肝腎功能、約67%誤以為一開始服用血壓或膽固醇藥後就代表一輩子都要服用,以及約56%誤會藥物包裝上的「毒藥」標示代表有機會中毒等。
香港心臟專科學院會董盧家業解釋,雖然部分藥物對肝腎有一定負擔,但不定時定量用藥而令血壓過高,對腎功能更有害。
盧強調,藥物作用是控制病情,不會產生依賴性;如患者按時服藥、適量運動、均衡飲食,待病情受控便有機會減藥,臨床所見更有部分患者可完全停藥。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