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科技機構改革 職權收放結合
科技是內地今年3月黨政機構改革的重點領域,隨着金融、社工、港澳等系統新機構陸續亮相,科技改革卻顯得非常低調,直至9月中下旬才開始陸續曝光。近期,科技部原本所屬的、中國農村技術開發中心已劃歸農業農村部;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轉隸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與此同時,科技部多個部門日前開會,傳達中央科技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精神,也證實這個新組建的頂層決策協調機構已悄然投入運作。
隨着貿易戰、科技戰輪次衝擊,中國在原創性基礎科技方面的短板凸顯。面對脫鈎斷鏈風險,領導層將加強基礎研究、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列為最高戰略,來應對西方的技術封鎖、打壓。這是科技機構改革的背景,其突出特點是抓大放小、收放結合。首先,撤併原屬國務院系統的國家科技領導小組等4個協調機構,組建最高領導領銜的中央科技委員會,大大抬高權威,收歸統一領導,推行新型舉國體制。值得注意的是,在近些年來新組建、調整的一系列頂層機構中,如中央財經委、中央改革委的每次會議都有公開報道,中央外事委、審計委、依法治國委等新機構的「首秀」,也都作了高規格發布。但中央科技委卻採取低調路線,只通過小道消息間接亮相,此舉頗有臥薪嘗膽、埋頭務實之意味,亦有當年舉國體制下「兩彈一星」時代遺風。
其次,作為科技委辦公室的科技部,大規模進行職權重構,集中強化戰略規劃、統籌協調、政策法規、督促檢查等宏觀管理職責,而將資金分配、項目審批等具體工作,分發下放給相關業務部門。
除農業部、自然科學基金委之外,科技部的外國專家服務司將回歸人社部,中國生物技術發展中心劃入國家衞健委,社會發展科技司、成果轉化與區域創新司將分拆轉歸發改委、工信部等單位。經由這套「瘦身強體」,科技部的機構規模縮減至多年來最小,但職權、地位卻創新高。科技部今後將只做「裁判員」,而不再親自進場做「運動員」。正由於這一改革牽涉面廣、人多,故此推進速度最遲,落後於金融、社工等領域。
科技自立自強,着眼點是突圍外國的「卡脖子」。但相對於來自外部的「卡脖子」技術壁壘,阻滯科技進步的更大障礙,是內部的「卡腦子」體制枷鎖。權力凌駕科技,外行領導內行,科研工作往往投其所好,一窩蜂一哄而上。同時,動輒將科學問題政治化、意識形態化,難以暢所欲言。
解放思想 打破桎梏
中國的科技官僚隊伍其實是世界最龐大的,科研經費投入也不可謂不多,然而投入產出比卻不高。在科技機構改革收放之外,要想真正成為科技強國,更重要的「放」,是解放思想,打破桎梏,寬容「另類」,尊重企業與科研機構的主體作用,讓科學家擁有話語權,形成鼓勵創新的氛圍。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