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證監會遲來補鑊 巨款無蹤怎落幕

上等人先知先覺,中等人後知後覺,下等人不知不覺;施政亦如是。能夠預視問題可能發生、超前部署,真正做到防患於未然,方能稱得上是好官。每每等到問題爆發、受害人眾,始亡羊補牢,避免重蹈覆轍,雖說社會必生怨氣,但起碼可救民眾於水火之中。最怕的是問題發生後,官員依然不知不覺、無所作為,直至各界群起發聲,坊間瘋狂鞭撻,才慢悠悠地拿出「補鑊」措施,卻又「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未能直指問題核心。針對近日發生的JPEX案,大家又覺得港府屬上述哪一種呢?
虛擬資產交易平台JPEX在港經營已有一段日子;雖說虛擬交易平台發牌制度直至今年6月才正式生效,惟香港證監會早於去年7月已把JPEX列入可疑名單,卻拖約14個月,至日前才正式展開行動。因資訊不透明,公眾對於JPEX被列入可疑名單一事幾乎一無所知,看得到的只有JPEX找來明星網紅代言,在各大平台刊登廣告;結果,JPEX被證監會列入可疑名單後,依然有無數港人墮入騙局。對此,在JPEX案驚爆後,各界紛紛批評當局未有做好保障投資者的角色,要求加強對公眾的訊息發放。
面對各界的訴求此起彼落,證監會昨日終宣布將推出「四招」,進一步加強訊息發放的方式。新推出的四招︰一是將在網上公布「持牌平台名單」、「結業平台名單」、「被當作獲牌照平台名單」及「新增的申請者名單」4份虛擬資產平台名單;二是發布一份專門針對可疑的虛擬資產交易平台名單;三是聯同投資者及理財教育委員會推出一系列公眾教育,並繼續用不同方法加強投資者教育,以提高大眾的防騙意識;最後則是加強情報搜集,對於懷疑違法的交易平台進行跟進及採取法律行動。
新推出的「四招」看似回應了公眾的訴求,卻流於表面,部分措施能否有成效仍有待觀察。諸如「投資者教育」以及「情報搜集」這兩項,當局一直都有類似工作,卻依然發生JPEX案件;那麼,當局計劃如何「加強」這兩項措施呢?加派傳單?加開講座?抑或以影視方式宣導?維時多久呢?這些都將影響新措施的實際成效。
事實上,JPEX在本港鬧得沸沸揚揚,縱然當局不加強宣導,投資者短時間內對於虛擬資產交易亦會有所警惕。現時,公眾更關心的是JPEX案的幕後主腦會否被繩之以法;受害人更關心的是何時可討回資產。截至昨日,JPEX案所涉金額高達14.9億港元,相比之下,執法部門凍結資產不足十分之一,還傳出平台內疑有大量虛擬幣被轉走。眼見討回資產的機會逐漸渺茫,受害人無不心急如焚,當局又有沒有準備解決方案呢?愈來愈多受害人計劃以民事途徑入稟追討,反映對當局的不信任。JPEX案件源於監管「後知後覺」所造成疏漏,難道官員認為自己沒責任為受害人討回公道嗎?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