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龍七公:加強海陸連接 優化善用海濱

香港擁有長達1,200公里的海岸線,當中維港兩岸的燈飾和美景更是舉世知名。但因為不同年代的發展需要和規劃考慮不周,維港海濱被切斷成一截截,難以連接通達,亦缺乏適切的設計和設施。政府在2010年成立海濱事務委員會,藉此推動優化和善用海濱,包括逐步將維港海濱長廊打通,增加各類設施和活動以便利市民與旅客前往享用。今屆立法會更特設「研究與海濱相關的政策事宜小組委員會」,讓議員更聚焦地監察和促進海濱發展。
筆者日前以海濱小組主席身份,聯同多位議員及政府官員乘船出海,考察維港兩岸的海濱發展。作為海濱事務委員會的資深委員,多年來筆者參與多個海濱長廊及相關建設的規劃和發展,但多數考察都在陸上進行和只針對個別項目,透過坐船經海路更為連貫、全局地視察維港兩岸的海濱項目和最新發展,今次也是第一次,觀察與感受都有所不同。
研建板道便利市民
多位議員都指出,有必要進一步加強維港海濱的連貫性、暢達性和可享用性。連貫性方面,隨着多項改善工程逐步竣工,包括明年起分階段落成的東區走廊行人板道,港島北岸的海濱長廊可望於未來數年大致打通,但九龍南岸的維港海濱卻仍有多處斷點,當中包括一些政府設施、私人擁有的物業和碼頭、尚未完成發展的西九文化區和啟德跑道區海岸等,部分地段至今未有任何開放計劃。
今年初筆者與多位地區議員成立工作小組,爭取全面貫通九龍區的維港海濱。希望當局可更加積極主動,與相關部門及私人業主商討將部分設施內移,讓海濱對外開放,以及探討以行人板道或其他可行方法貫通有關斷點。
暢達性方面,不少海濱地段雖已完成優化和增建設施,但使用的市民和旅客仍不多,部分是因為指示標誌不足、欠缺暢達的連接路徑、附近有太多禁區和泊車位不足等,經海路連接各區海濱設施的海上交通則更為欠缺。這方面的改善涉及跨部門協作,包括路政署、運輸署、康文署及海事處等並非由發展局管轄的部門,需更高層次的溝通協調,也需要相關部門人員改變過往各自為政、自掃門前雪的官僚心態。
享用性方面,政府過去以規管一般碼頭、道路或康文署公園的模式來管理海濱,過分着重安全性及可控性,抗拒引入私人商業設施和娛樂活動,吸引力與創造力自然大減。以中環海濱為例,已豎立多年的巨型摩天輪,某程度已成為維港的地標景點之一,但至今卻仍以2至3年的短期租約方式營運,教人如何作出更龐大和長遠的投資呢?
政府最近推動「夜經濟」,當中多項重點活動都選擇在維港兩岸舉行,一方面善用海濱美景和設施,一方面不會因太靠近內陸民居和現有商戶而造成滋擾,實屬明智之舉。筆者冀相關部門和參與機構可吸取經驗,進一步優化和善用香港的美麗海濱。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
人人做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