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龍七公:汰弱留強有理 苟延殘喘更悲

香港經濟發展不振,施政失誤頻繁,居住空間狹小,教育制度混亂,不少港人寧願做二等公民也渴求移居海外,被迫留港的許多都不敢生兒育女,肯生的則千方百計將子女送到外國升學,導致香港適齡學童持續減少,多間中小學出現殺校危機。
隨着教育局即將派員到校「點人數」,近日又有兩間擁有一定歷史的中學,其辦學團體宣布將於未來幾年停辦或與其他學校合併。有趣的是,其中一間學校的校長和部分老師,竟公開質疑辦學團體的相關決定,儼如公司員工炮轟老闆為何要關門結業,但未有好好反省為何自己會業績差勁(收生不足),導致母公司連年虧蝕,被迫割肉求存。更有趣的是,竟有立法會議員要求政府介入事件,包括尋求其他辦學團體接手繼續營運該校。
細看相關辦學團體解釋停辦學校的5大理由,全部都擲地有聲,不論師生或議員們都難以辯駁。第一是近年中學入學人數大減,只及高峰期的20%,而且下降趨勢持續沒有任何改善的迹象。第二是屬於私立學校的該校小學部和幼稚園收生也大跌了65%,除了對辦學團體造成龐大財務壓力,也導致將來可升讀中學的學生減少。
助長庸劣損教學質素
第三是香港的整體教育格局已發生重大變化,正如文首指出,適齡學童下降是結構性的,預期學生人數在可見未來大幅增加是不現實的。第四是長期財務可持續性,該校屬資助中學,學生減少等於公帑資助減少。而且政府出雞,辦學團體多少也要出一點豉油,苟延殘喘遲早會令教育質素下降,受損的不僅是辦學團體和政府的財政,還有學生的福祉。
最後一點是有關未來規劃,辦學團體強調要從長遠角度做決定,以確保學校的遺產以某種形式得以延續,而不是等到為時已晚。在教育界人人自危的情況下,寄望教育局可覓得「白武士」打救續命,實乃緣木求魚。與其被動地等待被殺,不如主動、及早辦定「身後事」,讓一眾師生家長都可早作準備,謀定後動,才是負責任和顧大局的做法。
事實上,雖然香港整體適齡學童減少,但許多傳統名校、國際學校,以至一些勇於創新及着重多元發展的新興辦學團體,近年招收學生時仍然大排長龍,一位難求。反而是部分學校之所以長期收生不足,除了受到大環境影響,往往本身也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例如教育質素參差、校風欠佳、校政混亂、辦學團體資源不足等等。
香港奉行資本主義,着重自由選擇,根據市場需求(家長意向)汰弱留強,整體教育質素才有望不斷進步。一刀切減班減收只會助長庸劣,政府應讓有實力、辦得好及受歡迎的學校加班加收,甚至開辦更多新校,吸納部分受殺校影響的學生。讓更多人可入讀名校、好校,家長自然開心,又不用加重納稅人負擔,一舉多得。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