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坦言集:去歐元化?

內地及香港一直強調人民幣國際化,這應該是中國外匯政策的正確方向。人民幣國際化的前提是去美元化,即是人民幣來代替美元在中國的國際結算。由於中國外貿人民幣和本幣結算的比例增加,人民幣國際化的程度上升,但是在國際收支的範疇(遠大於單純的貿易結算),人民幣佔的比重還偏低。雖然比重達到全球貨幣的第5位,但僅在2%到3%之間,即使加上港元,也不足5%。而超越日圓比重,反映着中國作用的上升勢頭和相對重要性,可仍落後於美元、歐元和英鎊頗大距離,要與美元競爭,相信還是要待頗長的時間。現時在國際上真正可與美元競爭的,仍只是歐元。
歐元在國際收支結算中近年一直都威脅着美元的領先地位,最近的是在2020年10月和11月,按SWIFT統計,美元與歐元的比重都在37%稍多,相差是半個百分點,未如2013年前一段時間歐元比重超越美元。但2013年後美元趁歐洲經濟轉弱,以及2014年烏克蘭危機,在國際收支市場已大幅扭轉與歐元的逆勢。
2020年歐元比重再直逼美元,顯示出歐洲經濟對美國競爭的壓力。然而自2020年10月和11月的高峰後,歐元的比重下跌,再無復對美元的挑戰,且差距擴大。直至今年7月前還穩定,但7月份美元比重大漲,歐元急降,成46%與24%之比。若果扣除歐元區內的結算,歐元比重一直偏低於美元。今年3、4月歐元比重也大跌,顯示出歐元在國際市場失去支持。7月歐元在歐元區以外的國際收支結算的比重,由一貫的30%以上,急降至13.6%,美元由40%以上攀至近60%,形勢大變,歐元顯然在國際市場上失去支持力。
由於未有數據,不知是否在7月後持續,甚或惡化,也難以了解背後原因。但總的來說,是歐元受烏克蘭戰爭困擾,經濟停滯,遠遜於美國。這有助美元在加息支援下繼續強勢,近月美元差不多對所有貨幣都升值。歐元弱勢與其他貨幣均無力抗衡美元的升值和侵佔國際市場的空間,當前便不是去美元化,而是去歐元化,美元仍在擴張。
今冬若天氣寒冷,歐洲會面對制裁俄國下的能源成本大升,歐洲經濟與歐元會進一步被摧殘。除非烏戰可停,否則歐元弱勢和去歐元化的趨勢可能便持續下去。國際上希望去美元化來打擊美國霸權,卻因為烏戰而變成打擊歐元與歐洲經濟。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