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魚絲纏小麻鷹 獲救脫困境

小麻鷹「小新」在魚塘中受困。 小麻鷹「小新」在魚塘中受困。
小麻鷹「小新」在魚塘中受困。
【本報訊】海洋垃圾對環境生態造成污染,甚至成為野生動物的「陷阱」。有關注野生動物機構近日在其社交媒體發貼文,指一隻小麻鷹在新田一魚塘捕食時被魚絲纏困在魚塘內,「小新」其後獲救,經治療後已回歸大自然。
貼文指事發於上月13日,一隻年幼麻鷹被愛護動物協會拯救,並帶到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的野生動物拯救中心。由於該隻雀鳥在新田發現,故稱牠為「小新」。愛護動物協會職員稱,一名漁民發現「小新」在魚塘中受困,牠的羽毛被浸濕,以致無法飛翔。
掙扎力竭墮水
漁民把牠帶回陸地時,小新已精疲力竭,而且反應遲鈍,他因此致電愛護動物協會尋求幫助。同時,園內職員留意到一位目睹事件的觀鳥者在社交媒體發布貼文講述事發經過;指小麻鷹原本在池塘捉魚,但魚被魚塘底釣魚絲扯着,麻鷹一直掙扎拉扯,直到筋疲力盡後掉進水裏。
抵達野生動物拯救中心後,「小新」渾身濕透、體溫稍降。動物護理員隨即為牠擦乾身體,並注射皮下液體以補充水分。護理員為「小新」吹乾羽毛和幫助牠回復正常體溫後,「小新」就變得活躍和靈敏,甚至試圖咬他們的手、毛巾和吹風機的電線。這是個好徵兆,表示「小新」的身體狀況已經好轉了。
回復健康野放
經過一天的休息後,獸醫團隊為「小新」麻醉並進行全面身體檢查,包括X光檢查,幸好「小新」沒有受傷。經過10天的康復療程和補充足夠的營養後,工作人員把「小新」帶回新田野放。
在野放前,人員在「小新」腳上安裝了金屬環,並在雙翼配上標示「63」的翅膀標籤。這是自上月的麻鷹翅膀標籤項目開始以來,第5隻被配上標籤的麻鷹。翅膀上的標籤可讓人從遠處發現麻鷹,增加觀鳥者和公眾人士重遇這隻雀鳥的機會。這不但能提供獲救雀鳥是否存活的重要資訊,更有助研究人員進一步了解本地麻鷹的行為以及牠們在本地及鄰近地區的行蹤。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