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環查核手腳慢 日水產新鮮變臭爛
檢測人員不足 進口商蝕入肉
日本上月排放福島核污水後惹起輻射恐慌,港府隨即禁止日本福島及鄰近共10個都縣水產品進口,並全面檢測其餘日本進口水產,當局聲稱即使加強檢測亦不會拖慢食品清關。但有日本食品進口商爆料指其由日本空運抵港的新鮮水產,在機場等足24小時仍未獲檢最後發臭變爛,狠批負責把關的食物環境衞生署檢測核污手腳慢,害得他們慘蝕百萬元。有業界人士聲稱,當局日前突然更改做法,由只全面驗水產,變為所有來自日本的食品均需接受檢查,有連鎖超市進口的200箱水果均需逐一開箱檢驗,但又沒有足夠檢查人手,十煲三蓋,連累進口鮮貨苦等檢測,商家蝕到入肉。
室溫擺逾一日 得個等字
日本食品進口商負責人吳小姐表示,其公司每天都空運日本海產、刺身及水果等貨品來港,平日經食環署職員檢測合格後,便通知貨車將貨運走,詎料前日早上11時從日本空運抵港的水產食品,至昨日早上11時,足足長達24小時仍未能提貨離開。她指,期間僅有一名食環署職員在場檢測,工人在貨場內一直輪候苦等,一箱箱用發泡膠包裝的食品堆起散布在貨場內,貨車司機曾向相關部門查詢,卻獲回覆一字「等」,「或者同我哋講唔關佢哋事」,令她們十分無奈。直至昨晚8時,其從日本進口第二班機貨品亦抵港,惟第一班空運抵港的貨品仍未能提取,「第2班更加唔使走,全部都要等」!
昨早在場苦候的司機打開已放在室溫近24小時的發泡膠箱,檢查內裏水產狀況,發現冰塊已融化,「魚、蟹、帶子、海膽,臭晒!全部成本好貴,兩班機損失加埋成百萬元,睇住啲貨咁樣好心痛。無諗過10號風球、黑雨都可以正常運作,但就畀政府政策整死我哋,如果天災我哋認命,但今次係人為造成,真係好嬲。」她批評當局至今無人交代原因,對於食環署做法感到匪夷所思。她氣憤地說,港府對日本海產食品入口有新政策,進口商只好默默配合及承受,而當局未有任何援助之餘,居然連檢測人手亦不足,苦了一班經營日本進口食品的商人。
日本食品逐箱驗 包括水果
除了日本進口食品出事,其他國家的食品進口亦受影響。肉類運輸公司負責人張先生透露,本港所有進口食品均經國泰空運大樓及超級一號貨運中心進口本港。他昨早約7時抵達國泰貨品站提取從澳洲進口的肉類,正當準備向食環署人員提交文件,期望獲得肉類入口許可證時,看到現場有約20至30名同行亦在等候。他稱有同行指自己由前天晚上8時開始等候至昨早,仍未有食環署人員處理貨品,形容是「無了期咁等」。
張先生昨午2時才獲准取貨。他指,以往取貨「最多花費45至60分鐘處理可完成,一日最少可提取3次貨品」,惟昨日截至下午5時僅能提取一次,「行家見到終於輪到處理自己啲貨品,開心到好似中獎咁!」他又指,獲同行告知,即使現場等候人數人山人海,食環署職員仍然準時用膳,「佢哋根本不理他人死活!」
至於為何會造成以上混亂情況,張先生稱據其了解,本港由前日開始,除了檢測所有由日本進口的水產品外,其他來自日本的食品均需一併接受檢查,「有連鎖超市入口的200箱水果,食環署都要求逐箱打開驗」,他質疑食環署負責檢測的人手不足,「搞到所有貨品都塞晒喺度走唔到,仲要事先無通知行業人士。」本報翻查資料,發現當局於上月底稱食安中心於今年6月中起,全面提升就日本進口食品的檢測範圍,會檢測所有由日本進口的水產品,並加強檢測其相關的加工食品,但相關安排當時未見適用於所有日本進口食品。
食環署僅多派7名職員支援
食物環境衞生署食物安全中心發言人回覆指,十分重視前日起日本進口食品在本港機場長時間未能清關一事,但「死撐」相關情況比較特殊,進口貨品比平常多了60%,而且當中有數個個案因為文件不齊全須補充有關資料,並出現「貨證不符」的情況,因而需時待進口商提供文件澄清,以及詳細對照文件資料和貨物,強調相關情況與輻射檢測完全無關。
發言人又指,雖然昨日進口食品比平常多,但大部分其他進口食品清關時間平均約3.5小時;而食環署亦派出額外7位職員到場支援,該署會檢視人手配合運作需要。發言人提醒,本港機場貨運站均配備冷藏設施供進口商使用,進口商可按其需要將食品暫存於貨運站的冷藏設施。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