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坦言集:習不見拜

習近平不出席在印度召開的二十國集團(G20)會議,不是中國故意排斥印度,總理李強出席,已在外交禮節上沒有虧待印度,中國也不是冷待G20。只是,習近平近月親自出席在南非舉行的金磚國家會議,中國對印度G20會議似乎有所顧忌,顧忌之處可能便是習不欲給美國有機會製造習與拜登元首會面的機會。此所以習寧願在黑龍江調研,且公開宣布,而不參加G20會議。
美國的外交最近是不停地強迫中美雙方高層會面,不斷派出官員訪問中國,有強迫於人之勢。可是已有的訪問與會面,卻對中美相關政策的分歧全無改善,且會前會後美國推出對華滿含敵意的政策措施,顯然只是營造美國願與華談判的形象姿態,全無誠意。會面不是談判,沒有具體的政策商討。中國礙於國際輿論,被迫遷就美國,讓它的高官不斷扮演訪華的公關角色。然而,中國不單止在實質政策上擺出與美國沒有談判餘地,國防部長在美國不取消對其個人制裁之前,亦不會與美方會面。習近平避席印度G20會議,相信是不想浪費時間替拜登作競選公關。
有說中國不重視G20,重視一帶一路倡議,這應是不準確的猜度。G20是中國與G7發達國家連接的組織,中、印等新興大國可與之分庭抗禮,並以集體名義對之有所束縛,中國不會放棄,也不會讓其變成印度領導新興國家的機會。
一帶一路倡議顯然發展良好,但主要是從現有雙邊、多邊協議為基礎的倡議,沒有形成新的國際組織,主要的活動是中國為主與他國的雙邊合作,或中國推動現有多邊組織加強活動,性質是鬆散的經貿、文化交流活動平台。中國外交重點反而是在雙邊的遠交近親關係,其外的重心在上海合作組織與金磚國家組織,前者有重大地緣戰略意義,後者正趨向形成與G7抗衡的新興大國集團。
中國還未有足夠的能力單獨組織與領導國際或區域組織,上海合作組織是中、俄共同領導,但多了印度,會多了爭執,也可能將其政治作用降低。
在外交方面,中國營造了不少很好的基礎,但各方面還比不上美國與西方過百年的積累。處劣勢便要講究戰略,或許正因如此,習近平避席G20峰會不過是小枝節、小插曲,有一定的政治意義(中國有主動權),但不能過於詮釋,更不應視之為中國冷待印度,製造中印分歧的假象。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