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東方民調:國際刀會夜夜無寧 人人喊驚

頻頻發生傷人案令人憂慮治安。 頻頻發生傷人案令人憂慮治安。
頻頻發生傷人案令人憂慮治安。
【本報訊】內地旅客消費習慣改變,不少年輕旅客來港旅遊目的更多為參與文化、藝術和展覽活動,或者觀看大型演唱會等,政府計劃催谷夜市,留住遊客及港人本地消費。有議員直指,搞夜市要有完善配套配合,多姿多采才能吸引市民。另有學者提醒,夜市經濟需要市民對治安有信心,但早前發生多宗南亞人襲擊案,「國際大刀會」的形象也讓市民「人心惶惶」,少出夜街。
北上消費升 7月高達40億
根據入境處數字,本港7月訪港旅客人數達約360萬人次,但港人北上人次愈發上升,同月有逾468萬人次,較6月增21萬人次。參考政府統計處早年統計,港人在內地旅行平均消費額約860元,廣東省包括深圳人均消費約680元,按此推算,港人7月在內地消費金額高達32億元至40億元。
香港晚市冷清,餐飲聯業協會會長黃家和指,通關後來港的內地旅客不如從前,且疫情改變市民的習慣,加上港人北上消費,令業界憂慮變成常態。他又指,過往香港雖然曾舉辦市集,但欠缺新意,物價並不便宜,令市民反應不如預期,認為政府如果要搞旺夜市,規模需要遍及全港、調整政策刺激人流,政府或可考慮重開旺角行人區,允許街頭表演等。
倡完善配套 設巡遊打卡位
有議員指出受數碼經濟衝擊,不少人習慣網購,政府要思考如何吸引人在晚上外出消費,並強調搞夜市要有配套,例如設置「打卡位」、巡遊、快閃活動等,夜市可選擇價錢相宜的產品,吸引年輕人、市民消費。另有議員建議,夜市選址遠離民居、交通方便的海濱較理想,同時倡議政府政策需放鬆,不應由政府帶頭,直言香港經濟要放手才會成功。港府要重振經濟及搞活夜市,必須有定位、目標及策略,而疫後香港已反應得較慢,不能用短期措施去掩蓋問題,這種思維方法幫不到香港。
不少港人北上消費。不少港人北上消費。
不少港人北上消費。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