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腎臟問題先兆 切忌忽視微蛋白尿

唐俊業(左二)、謝德新(左三)及羅學敬(右二)講述微蛋白尿問題。 唐俊業(左二)、謝德新(左三)及羅學敬(右二)講述微蛋白尿問題。
唐俊業(左二)、謝德新(左三)及羅學敬(右二)講述微蛋白尿問題。
【本報訊】高血壓及糖尿病均是導致腎臟疾病的主要風險因素並存在相互關係,患者往往因早期未有明顯病徵而延誤治療,當中更可能涉及微蛋白尿問題。微蛋白尿是腎臟出現毛病的先兆,若情況持續惡化有機會造成末期腎衰竭,可能要透過透析治療或腎臟移植來維持生命。
早期未必有明顯症狀
針對本港微蛋白尿情況,有組織於今年6月以問卷形式訪問了306位市民,發現他們對微蛋白尿或存忽視或誤解,結果顯示,近九成受訪者無定期進行相關檢查;69%受訪者聽過微蛋白尿但仍沒有定期檢查,原因包括無發現小便有泡等;受訪者聽過「小便有泡」為症狀,卻未必知道早期微蛋白尿的小便不一定有泡;就算聽過微蛋白尿,36%受訪者知道飲食和藥物治療可望令微蛋白尿恢復正常水平。
心臟科專科醫生謝德新指出,小便有泡可能是相對嚴重的腎功能衰退所導致,故初期的微蛋白尿問題未必出現小便泡,但很多人以為單靠用肉眼觀察小便是否有泡就可以對微蛋白尿問題採取自我監察,有機會忽略定期檢查微蛋白尿的重要性。腎病科專科醫生羅學敬建議,如小便持續有泡應主動求醫,若本身已患有糖尿病或高血壓,應定期檢查尿液中是否有蛋白尿。內分泌及糖尿科專科醫生唐俊業建議,市民應定期在家量度血壓,如果本身患有高血壓、糖尿病或心血管疾病,應定期覆診測量微蛋白尿水平。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