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黑雨襲城城欲摧 徹夜夢遊猶自吹

香港度過超強颱風「蘇拉」來襲不久,一場黑雨,隨即揭破港府所謂的好表現只是曇花一現。周四深夜開始,全港風雲變色,暴雨滂沱,多區遭遇猛烈水浸,大量地方出現激流,部分港鐵站、商場及停車場幾近沒頂,甚至有地方發生山泥傾瀉和路陷,全港逾百人受傷。然而,市民驚惶失措,港官卻一夜好眠,直到昨晨近6時才施施然宣布停課,官員更是延至下午才見記者,「以結果為目標」的施政承諾堪稱一夜破產!
危難之中 無人指揮
天文台在前日深夜約11時發出今年首個黑色暴雨警告信號,維持了16小時35分鐘,創下歷來最長黑雨紀錄。而天文台一度在一小時內錄得158.1毫米雨量,亦創下1884年有紀錄以來的最高紀錄。更不必說,2018年超強颱風「山竹」襲港後,港府設立「極端情況」機制,今次也是首次應用,可見這場特大黑雨的確寫下多個香港之最。
隨着氣候暖化加劇,極端天氣愈來愈常見,天文台解釋暴雨來得既快且急,現時科技亦難以如預測颱風那樣及早示警,或許確是實情。然而,這場暴雨造成全港大面積水浸,互聯網早有大量相關影片流傳,任何人也可知這場暴雨非同小可,單是雨水傾盆湧入黃大仙港鐵站,行駛中的列車猶如海上行舟,區內商場地庫被淹至沒頂,便肯定是前所未見。
高官只要稍為留意市況,不可能不知道究竟。偏偏整個晚上沒有一人走出來指揮大局,多名議員要求當局及早宣布停工停課,港府也是無甚反應,後來僅透過新聞處輕輕表示昨晨6時前會有公布,美其名曰特首已指揮相關部門作出應變,但被困暴雨激流之中的市民和車輛卻愈來愈多,公共交通中斷,整個城市在危難之中癱瘓,無人知道該怎麼辦。這實在令人無法相信,官員真如自己所說「徹夜指揮」,而不是「徹夜好眠」,睡至不省人事。
至於所謂「極端情況」,港府一直沒有就此進行教育與宣傳,絕大部分僱主和打工仔對這個名堂非常陌生;港府亦一如既往拒絕「孭飛」,僱員是否必須上班又是交由僱主與僱員自行商討定奪,後來頂多澄清,有關安排應與八號風球看齊,愈聽愈令人搖頭嘆息。這顯然不是「以結果為目標」,而是「以卸責為目標」而已矣!
銀樣鑞槍頭,中看不中用。人們實在不明白,「蘇拉」襲港前夕,港府不是「係威係勢」啟動了「跨部門督導委員會」嗎?為何今次問題更大、亂象更多,高官偏偏龜縮,跨部門應對機制失效了?更可笑是,高官為了推卸失職,在昨日的記者會上竟胡謅這場暴雨「500年一遇」,比天文台所說的1884年有紀錄以來多了數百年。500年前香港尚未開埠,這個數字從何而來,究竟高官說話是否不需任何科學根據?不需要負上責任?
胡謅瞎說 數據何來
同樣不可思議的是,渠務署高官一樣信口開河,被問及多區水浸是否跟渠道淤塞有關時又是吹破牛皮,大言不慚謂渠道可承受「200年一遇」的暴雨,惟今次雨量超出了承受標準云云。試問500年一遇、200年一遇的數據怎樣得來?連這種虛話也說得出口,大家還能指望這個政府正正經經做實事嗎?
另一為市民質疑之處是,港府在深圳排洪前16分鐘才向公眾交代,比收到排洪訊息遲了約半小時才公布,而且最初說排洪可能會導致新界水浸,記者會上又改口堅稱排洪不會導致水浸,一時一樣,同樣沒有實際理據支持,叫人如何信服?天文台前台長林超英提醒外界留意河套地區和新田科技城選址會否水浸,顯然不是無的放矢,奈何高官無視質疑,連排洪對香港究竟有甚麼影響也拒絕交代,一味自說自話,簡直豈有此理。
與此同時,林鄭時代耗資1.5億元建立的短訊緊急警示系統繼續被打入冷宮,即使在極端情況下也沒有加以利用,高官對此更是諸多搪塞,這套花費巨資建立的系統形同報廢,寫在牆上。
一場暴雨一場亂,港府無能人皆見。今次這場世紀黑雨,戳破當局故作有為的假面具,亦證明了「蘇拉」襲港無生大亂子只是好彩,一遇真正考驗即見真章,港府的表現絕對令人失望。再不痛定思痛,深入檢討,為應對極端天氣亡羊補牢,特別是針對斜坡和排水道進行安全排查,那麼不用水晶球預測都知,一旦下場天災來臨,出現「死人冧樓」的一幕便不是危言聳聽!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