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強詞有理:到底誰崩潰

最近西方媒體幾乎一面倒唱衰中國經濟,極盡誇張之能事,有的甚至形容為「無可救藥」,既有「崩潰論」的老調,也有幸災樂禍的味道。而內地媒體則堅持積極樂觀的態度,中國駐美大使謝鋒更在美媒發表文章,指出「中國經濟發展比你想像的更好」。真相到底如何?數字可以說明一切。
在剛結束的兩個月暑假期間,中國境內旅遊高達18.4億人次,實現旅遊收入超過1.2萬億元人民幣;出入境旅遊也達到8,200萬人次,成為多年來旅遊市場最繁榮的暑期。除了旅遊市場強勁復甦,電影市場更是一片火熱,暑期檔觀影人次超過5億,總票房達到200多億元人民幣,創下歷史新高。見微知著,這些數字反映消費暢旺,怎麼看也看不出一點崩潰的迹象。
事實上,國內消費對經濟增長的作用正日益凸顯,上半年的貢獻率達到77.2%,明顯高於過去的水平,而且還有很大增長空間。如果中國經濟真的像西方所形容的那麼惡劣,消費市場還會如此火熱嗎?單是7月1日至8月31日,全國鐵路累計發送旅客就超過8億人次,這個數字對任何國家來說都是難以想像的。
當然,不是說中國經濟一帆風順,疫後復甦難免會出現波折,疊加外圍環境欠佳,以及美國不擇手段的遏制打壓,中國經濟確實面臨下行壓力,這是毋庸迴避的事實。但環顧全球,當今哪個經濟體沒有遇到溝溝坎坎?中國出口下跌,難道其他國家沒有下跌?看看南韓、日本、印度、越南等國的出口數字,就知道孰優孰劣。
西方國家更不堪。英國第二大城市伯明翰宣布破產,英國政府即時表明不會出手施援,其實不是不想施援,而是無能為力。通脹居高不下,經濟瀕臨衰退,財政入不敷支,民眾怨聲載道,英國政府自顧不暇,拿甚麼救助伯明翰?美國也好不到哪裏去,單是高債務、高通脹、高利息這「三高」就足以要命,何況還有政黨惡鬥、種族矛盾、槍枝暴力、毒品氾濫以及所謂的「零元購」等種種亂象,老美不暇自哀,反而不斷唱衰中國,真不知其底氣從何而來。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每個國家和地區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這是很正常的。最不正常的是,西方總是戴着有色眼鏡看中國,以致荒腔走板,一時炒作「威脅論」,一時鼓吹「崩潰論」,簡直是精神分裂。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