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工程師促全面審視基建韌性

【本報訊】本港遇上500年一遇的暴雨,多區受災。香港工程師學會指出,本港的渠務系統僅能抵禦「200年一遇」的雨量,今次暴雨過於嚴重,政府或需更全面審視本港的基礎建設設計。本港近年有多項新基建工程,面對全球氣候變遷帶來的極端天氣,政府應由基礎建設的靭性着手,例如參考外國建設更多有效排洪的地下空間建設,提高排洪能力。
倡增設地下空間供排洪
工程師學會岩土分部上任主席卓子然表示,基建發展需要有足夠靭性來適應不同緊急情況,而在硬件方面,本港雖有建設不同地區的蓄洪池等,但仍有成本或地理問題限制,建設大型排水渠及蓄洪池「唔係區區都有咁多地方」,建議可參考荷蘭設置地下空間,在好天時可用作球場或公園等休憩空間,下雨時則用作蓄水之用。
卓子然又建議,政府需審視維修保養的策略,例如保養密度是否要加強,今次緊急事件正是好機會去審視本港基礎建設的靭度。至於是否應升級渠務系統,以便應對日後的極端天氣,卓則稱留待政府去解答;工程師學會會長李志康表示要平衡經濟、風險等各項因素再一併考慮。
至於多區水浸,是否與超強颱風「蘇拉」襲港後,未及清理路面堆積物,造成渠道阻塞有關;該學會則認為兩者並無關係,學會執行委員陸偉霖解釋,柴灣、黃大仙等地的水浸情況嚴重,與山勢有關,其特別地形加上降雨量特別多,才會導致水浸。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