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龍七公:加強執法教育 防範禍從天降

超強颱風「蘇拉」日前襲港,事前有不少專家估計,「蘇拉」的殺傷力可能比2017年的「天鴿」及2018年的「山竹」更厲害。幸而其移動路線轉變,加上特區政府吸取了之前「山竹」襲港的經驗和教訓,及早做好防備,包括提早宣布停課,以及首次啟動「全政府動員」機制,協助沿海及低窪地區居民應對風災和水浸,最終「蘇拉」對香港造成的實質破壞比預期小,市民生活在「落波」翌日便大致回復正常。
事實上,不論是「蘇拉」、「天鴿」或「山竹」,在香港都未有造成重大的直接人命傷亡,這對於其他同樣經常受到颱風侵襲的區內城市來說是非常難得。其主要原因之一,是香港的樓宇大多為鋼筋石屎建築,並受到嚴格的法規和專業制度監管,絕少會因打風或暴雨而倒塌。但結構安全並不等於絕對安全,例如今次風災就發生了多宗大型太陽能板、組裝天台屋或其他構建物,從樓宇高處被強風吹跌落街的意外。幸好事發時沒有途人或車輛經過,才未有造成傷亡。
提高罰款降僭建誘因
當中不少從天而降的天台和外牆構建物,很可能是違規僭建、不符合相關安全標準。這方面筆者過去已多次提出,香港寸金尺土,提高了業主透過僭建來增加居住空間的誘因,或用作出租以賺取豐厚租金收入。有關行為不但對其他奉公守法的業主造成不公,對樓宇結構及公眾安全亦構成嚴重風險。當局必須加緊執法和修例加重罰則,罰款額應與業主因僭建而獲得利益和盈利掛鈎,以提高阻嚇力,迫使違規業主盡快糾正違章建設及降低僭建的誘因。
也有業主及租戶為了規避相關建築法規,而改用一些非固定、可拆卸的組裝式天台屋或棚架帳篷。亦有不少住戶將一些儲物櫃、梳化、枱櫈、盆栽、單車、燒烤爐及其他大型雜物,隨意放在與物業相連的天台或平台,在風暴時若未有做好預防措施,便很容易被吹走或發生意外。故此,政府有需要加強宣傳教育,包括與物業管理公司合作,提醒業主及住戶在風暴來襲前收起或鞏固好有關物品。若因有人疏忽而導致有重物從高處墮下,導致他人傷亡或財物損失,便應視作人禍而非單純的天災。當局固然須在災後盡快清走墮下的雜物殘骸,但同時亦不應放棄追查相關失責物主,依法跟進和檢控。
此外,為了節省電費開支,有愈來愈多住宅樓宇、工商物業和公共設施,近年都在天台、平台或外牆加裝大型太陽能板。從推動節能減排的角度,有關做法值得支持,但也帶來了一定的安全隱患。
如同安裝在大廈外牆的冷氣機,大部分太陽能板在最初安裝應確保是安全穩妥及符合法規,但過了一段時間,可能會因風吹雨打、日久失修而變得不穩固,淪為都市炸彈。當局必須多管齊下,通過加強教育、巡查和執法,促使業主定期及妥善做好維修保養,以免危害他人。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