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香港藝術館三城記巡迴展 明清時期灣區風貌再呈現

清代紅緞地三藍繡花蝶補服女褂,為國家三級文物。(廣東省博物館藏品) 清代紅緞地三藍繡花蝶補服女褂,為國家三級文物。(廣東省博物館藏品)
清代紅緞地三藍繡花蝶補服女褂,為國家三級文物。(廣東省博物館藏品)
【本報訊】由廣東省博物館、澳門博物館和香港藝術館聯合籌劃的巡迴展覽「三城記——明清時期的粵港澳灣區與絲綢外銷」,今日起至12月17日於香港藝術館舉行,集合3間博物館合共108組珍藏,呈現明清兩代風貌和絲綢生產工藝,讓觀眾認識3地如何透過海上絲綢之路訴說中外文化交流的故事。
108組珍藏細說絲綢外銷輝煌史
以廣州為中心的珠三角一帶,自秦漢時期起已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起點,也是中外海上貿易的樞紐。至明清時期東西航路開通,絲綢作為重要的大宗商品,經由粵港澳運銷到世界各地。絲綢外銷見證了昔日手工業的輝煌和貿易全球化的進程。
今次展出的珍貴藏品包括外銷畫、銷往海外的精美絲織製品如提花織物、手繪絲綢和刺繡絲綢、服裝飾物及家居織物等,分別於「灣區舊貌」、「絲綢外銷」、「絲綢換白銀」和「今日灣區」4個部分展示。精選展品包括19世紀繪畫粵港澳地區面貌的油畫作品《維多利亞城遠眺》、《濠江漁歌》和《廣州十三行商館》。
3件屬國家三級文物,包括清代的白地絲綢手繪花鳥壁紙、廣東彩元繡莊的廣繡八仙賀壽圍屏和紅緞地三藍繡花蝶補服女褂。還有19世紀漆木描金縫紉台,以及1940至60年代戲服黃地金銀密片車裝等。
十九世紀外銷畫家的油畫作品《維多利亞城遠眺》。(香港藝術館藏品)十九世紀外銷畫家的油畫作品《維多利亞城遠眺》。(香港藝術館藏品)
十九世紀外銷畫家的油畫作品《維多利亞城遠眺》。(香港藝術館藏品)
清代乾隆時期的粉彩描金耕織圖花口碗。(澳門博物館藏品)清代乾隆時期的粉彩描金耕織圖花口碗。(澳門博物館藏品)
清代乾隆時期的粉彩描金耕織圖花口碗。(澳門博物館藏品)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