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醫健:醫患同行:對施政報告的期望(二):中醫藥

近年中醫中藥在香港有長足發展,現時中醫界已經是香港醫療體系內一個不可或缺的支柱,產業亦趨向多元化,包括公私營的中醫服務、中藥的鑑定及標準、藥材的品質及監管質素的提升,配合科研及中西結合的發展,足以令整個產業在世界各地有輻射性的效應。加上香港首間中醫院即將投入服務,中醫藥在臨床及科研領域必定繼續發光發熱。
在本年的施政報告中,關於中醫藥的發展上,醫務衞生局局長亦提到要強化醫衞局內中醫藥處的職能,並且設立「中醫藥發展專員」的職位,以加強專業及政策層面的協調及統籌,全方位推進中醫藥發展。其中透過制訂中醫藥發展藍圖,以中長期策略性研究香港中醫藥在內地,以至一帶一路、東盟及世界所扮演的角色尤為重要。在中醫服務方面,政府亦打算增加資助中醫藥門診服務名額,由60萬個增至80萬個。
至於中西醫協作服務,現時除了業界舉辦的非定期交流研討以外,在公營及私營臨床醫療應用上仍然不普遍,政府應帶頭在公立醫院不同專科上,尤其是實證醫療上中西結合有顯著功效的病種,恒常性及規範性提供中西醫協作服務,並有條理地訓練中醫及西醫互相認識學習,且盡快把服務擴展至7個醫管局的聯網醫院,締造有香港特色的中西結合醫療服務。
國家將中醫藥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中醫藥面臨千載難逢的機遇。透過《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高地建設方案2020-2025年》藍圖,以促進與內地更緊密中醫藥協作,尋找臨床及科研上更高的台階及新方向。
近年內地及香港一些前瞻性的專家亦開始推動中醫藥全產業鏈發展。形式可通過政府引導、市場發力的模式向各省市加速推動。探索以「研發在港澳、產業化在內地、市場向海外」的中醫藥發展合作創新模式。建立以政府資金為引導、企業投入為主體、社會資金廣泛參與的投入機制,推動成立中醫藥產業發展基金,建立「中醫藥資源綜合信息服務平台」,推動中醫藥數據及資源共享,解決中醫藥技術樽頸、市場屏障和地方保護、市場分割等問題。
政府亦應加強科技引領,制訂中醫藥國際標準,致力發揮港澳地區中醫藥科研實力,推動內地與港澳地區建立中醫藥科研交流與協作機制,加強中醫藥醫療、教育、科技產業的協作,把香港打造成國際中醫藥貿易中心,推動中醫藥走向世界。
病人及醫護權益協會召集人龐朝輝醫生
病人醫護權益協進會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