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病高危者 半數有蛋白尿 僅三成願治療
團體篩查逾1300人 恐未退休先洗腎
慢性腎病是最常見的「無聲殺手」之一,早期沒有明顯症狀,發展至末期便需洗腎或換腎。有團體去年8月起展開為期一年的篩查,安排前線醫生為超過1,300名高危人士進行蛋白尿檢測,發現半數高危人士有蛋白尿,反映不少在職人士已有慢性腎病風險。惟僅30%人士願意進一步化驗及治療。團體呼籲高危人士,包括年過40歲、三高、肥胖或有心血管疾病者,需及早正視慢性腎病。
每年1600末期衰竭新症
腎病科專科醫生何仲平表示,糖尿病和高血壓是末期腎病的常見成因,估計每10個港人中至少有一個患有慢性腎病,而每年有約1,600個末期腎衰竭新症,累計約1.24萬個末期患者需要洗腎或換腎。他指出,慢性腎病主要靠小便或血液測試發現,但只有30%港人會定期健康檢查,難以自知身體狀況。
香港西醫工會義務司庫陸偉亮醫生指,是次篩查共1,367名高危人士參與,而一半參加者被驗出有蛋白尿。按年齡分布,50歲以下比例亦達41.38%,50至59歲為50.69%,而參加者本身的風險因素愈多,蛋白尿比例愈高。
陸又指,單次驗出蛋白尿也不代表患上慢性腎病,3個月內重複3次驗出才代表腎臟有問題,需進一步檢查作診斷。但驗出蛋白尿的參加者中,只有36.5%接受進一步腎功能化驗,30.95%願意接受治療,反映高危人士對慢性腎病認知不足。
陸表示,若確診慢性腎病,醫生可因應病情制訂治療計劃,包括藥物治療及改善生活習慣。慢性腎病的一線治療藥物包括SGLT-2抑制劑、ARB、ACEI、他汀類藥物等,部分藥物同時具備控制三高及保護腎臟的作用;患者在生活習慣上要注意健康飲食、戒煙及體重管理;亦需定期覆診及檢測腎功能。
促加強社區檢測揪病患
香港西醫工會強調,前線醫生在普及腎病篩查中擔當重要角色,促請港府在基層醫療的配備及公眾教育上投放更多資源,達致「早預防、早篩查、早治療」。議員陳穎欣指,隨着人口老化,香港慢性疾病的情況愈來愈普遍,加強社區篩查工作,能及早找出高風險隱形患者,令非糖尿病患者亦有機會受惠於減慢腎功能惡化的治療。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