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升幅輸通脹 最低工資機制失效 籲推動生活工資 每年自動調節

【本報訊】工聯會權益委員會昨日舉行圓桌會議,期間邀請各大工會、非牟利機構、社區組織及學者等,就優化最低工資檢討機制討論交流。有工會代表指,最低工資沒有合理調整,升幅更追不上通脹,建議參考「生活工資」水平,並採用「通脹+實質工資增長」作為最低工資調整方程式,每年自動調節水平。
青年對未來有危機感
工聯會副理事長林偉江說,最低工資機制失效,調整升幅追不上通脹,收入更低於領取綜援。他認為最低工資的底線應參考「生活工資」水平,並採用「通脹+實質工資增長」作為調整方程式,每年自動調節水平,確保辛勞工作有合理回報,消除在職貧窮,讓市民分享到經濟發展的成果。社區組織協會副主任施麗珊亦稱,最低工資水平過低,未能應付勞工基本生活開支,建議政府將「提升僱員生活水平」納入調整指標,並引入「貧窮影響評估機制」,檢視在不同工資水平下,對減少貧窮人口和降低貧窮率的成效,加強法定最低工資水平在減貧、滅貧的能力。
嶺南大學研究團隊代表楊皓鋮更提到,青年對未來有明顯危機感,壓力或來自高昂的生活成本,以及遙不可及的人生目標,包括失業、置業、突發開支等等,期望政府正視青年的勞工保障需求。樂施會助理研究及倡議經理梁名峰則認為,推動生活工資對僱員及企業皆有好處,僱員整體生活條件變好,有多餘錢用作消閒娛樂,人際關係變得融洽;對企業而言,支付生活工資更可使僱員增加歸屬感,有效提升工作表現。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