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自成一家:中國是否不宜投資

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在訪華期間與北京達成多項協議,包括成立出口管制和商業問題兩個小組加強溝通,算是為近年持續緊張的中美關係帶來一股暖風。但雷蒙多指中國愈來愈「不宜投資」的言論,卻意外地引發兩國政府一場口水戰,這恐怕是雙方之前都預料不到的。
根據最新數據顯示,在華的外商直接投資今年第二季只有49億美元,比第一季大減76%,相比去年同期更下跌近九成。從這個數字來看,外資確實用行動對中國經濟前景投下不信任一票,雷蒙多的看法並沒有錯。據雷蒙多所說,近年外資撤離中國可歸咎於多個原因,包括北京多次突擊搜查外國諮詢公司、新版反間諜法有許多模糊地帶等。但我以為,外企減少在中國投資規模的主要原因和美國有關。美國政府對中國實施貿易制裁,許多外資認為在中國投資的風險愈來愈高,於是紛紛外移。
然而,中國的營商環境有兩點是其他國家至今仍然無法比擬的,一是龐大的內需銷售市場。雖然今年中國經濟疲軟,可依然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外資最理想的做法還是在中國設廠生產,並在中國銷售。若貨品在外國生產再運到中國銷售,就會多了一層成本。二是中國勞動人口的教育水平普遍較高。相比之下,東南亞國家的人力成本比中國低廉,可是人力素質也偏低。而且不少國家工會的權力過大,工人不時罷工或示威,外資廠房經常成為示威者攻擊的目標。
中國是不是愈來愈「不宜投資」?從縱向比較來看,在國內外多重負面因素夾擊下,近年中國的投資環境的確不如以前。但橫向比較的話,其他發展中國家的整體營商環境仍然遠遠比不上中國。在可見的未來,中國依然是受外企歡迎的國家。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