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橫眉冷看:中國經濟成績表出籠

近期中國經濟面臨考驗,這是事實,但是普天之下,沒有問題的地方不多。2023年上半年過去了,世界各國的經濟成績表紛紛出籠。不少反華評論者大肆渲染,說美西方憑實力、地位向中國說話,推出的制裁措施一浪接一浪,使中國出口業疲弱、投資者卻步,昔日的競爭優勢,早已不復存在。實際上確是如此嗎?人們總是說中國大陸的生意都給越南、印度、南韓、新加坡以及台灣搶去了,但總結今年上半年,新加坡國民生產總值(GDP)的增長是0.5%,南韓是0.9%,越南是3.7%,台灣更出現倒退,GDP負增長0.98%。這些地區都比中國大陸遜色,中國上半年的GDP增幅達5.5%。
在各主要競爭對手當中,唯獨印度的GDP增長能勝過中國,該國今年頭兩季的增幅達6.95%,比中國高出超過1.4%,但正如本欄早前所說,印度的經濟體量還未及中國的五分之一,兩者的可比性不大。況且,我國近期的經濟表現即使不如印度,卻仍比全球絕大部分地區優秀,反華論者犯不着如此焦急,要來唱衰中國。
上述大部分地區,今年上半年的經濟表現都不如預期,究其原因,卻不是因為哪一國遭到西方制裁,又或是誰給誰搶走了生意。歸根究柢,是緣於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正面臨經濟困境,當地消費力疲弱,對亞洲的商品需求大幅度減少。如今不少東亞地區的出口大國,都大嘆接訂單困難,很多人只是說,中國的出口廠商正在叫救命,殊不知中國的情況已經比好些地區為佳。
前瞻今年下半年,相信整個亞洲的出口業仍然疲弱。不過,我還是那句老話,要在「矮仔之中揀高佬」,中國廠商肯定仍然是屬於高個子。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