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坦言集:日本政治

日本政治是自民黨一黨專政,由於反對派無力,人民保守,自民黨憑藉都市以外的城鄉年老選民的支持,以少數的選民票數而一直掌權,變成派閥輪流執政,政策脫離群眾。2009年一度被反對派趁其醜聞取得政權,可惜適逢福島2011年的海嘯與核電站出事,民主黨政府應對不當,首相菅直人驚惶失措,失去民心,更因內部鬥爭,2012年大選便大敗下台,從此反對派一蹶不振,自民黨恢復一黨的派閥專政,日本的政治沒法有真正的改革更新。
在自民黨小泉純一郎任首相(2001年上任)起,日本政界便已開始清理親華的議員、政府官員。本來企業界是傾向親華,重視中日貿易投資合作,但上世紀90年代開始,日本經濟泡沫穿破後跟隨美國指揮的調整,包括美國資本大肆介入收購,日本企業的財閥體制因主銀行在金融危機中崩潰、倒閉,企業集團瓦解,終身僱傭制萎縮,企業的科研部門解散,原來的大企業集團處在崩析過程,陸續地趨於關閉。企業集團自顧不暇,變成依賴政府支持,便無力與自民黨的派閥抗衡,讓它們在美國鼓勵下,在經濟長期停滯的過程裏對中國採取愈來愈不友善的態度。
社會黨首相村山富市等90年代初的親華政策,隨着反對派的式微,在日本政治與社會裏逐步消失,日本變得愈來愈跟從美國仇視中國。
可惜的是,在21世紀開始以來,中國並沒有深刻地認識到日本政治的轉變,沒有採取針對性的政策去爭取日本,或至少抵銷日本隨美國右轉反華的趨勢。在中國進一步發展中,美國拉走了日本,阻止日本與中國在經濟上的合作,既打消了日本當時在經濟與產業、金融方面對美國的挑戰,也防止日中聯手發展對美國霸權的威脅。美國這樣深沉長遠的戰略成功,反而中國沉迷在加工貿易帶來的經濟高增長而毫無警覺、防範。
自民黨的派閥專政卻只維護既得經濟,沒有能力替停滯不前的經濟與愈來愈嚴重的人口危機找出破解之路,依靠內債來維持經濟運作、人民的保守和政治冷感來鞏固政權,日本的國際實力與地位還是不停地走下坡。核污水事件反映日本政府處事無能,只能偏就成本,把風險轉移,不理國際的反對,結果是更要依靠美國的政治和操縱輿論保護,國格日跌。日本政治還有變的可能嗎?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