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龍七公:因財施教氾濫 學生淪提款機

最近廣東肇慶一起招投標,強烈刺激國人的神經。這期招投標掛牌價為38萬元人民幣,經過2,200多輪競投,最終以943萬元成交。這並非甚麼大型工程,只是當地中學小賣部的經營承包權。其面積只有150平方米,跟標準籃球場的三分之一差不多,卻能有如此激烈、高溢價的競投,足見油水之大。
羊毛出在羊身上。類似的學校小賣部、食堂普遍獨家壟斷,價格畸高,將成本攤到學生身上。反過來,千方百計以次充好,賺取暴利。江西一所學校食堂竟然「指鼠為鴨」,以鼠頭冒充鴨脖,其無底線的程度令人瞠目結舌。另一起奇聞是,東莞某校向學生收取「午睡費」,即便是中午時趴在課桌上小憩,每學期也須繳納200元。類似的奇葩收費,一次次刷新公眾的想像力。黑龍江大慶一所中學,要求學生繳納「樹葉費」。四川射洪市柳樹中學強制學生購買某教學App,每人收取近6,000元。有些學校設置天價建校費、助學款、「坑班費」,可進入配備優質師資的先進班。有的學校一套校服多達40多件。此外還有飲水費、共享空調費、訊息費、校企合作費等。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監督不力 家長硬啃
五花八門的收費充斥着教育領域,完全看不到教書育人的初衷,滿滿的都是只講「錢途」不管前途,只有因「財」施教沒有因材施教。學生耳目所及,處處是權錢交易、壟斷模式、拜金主義、銅臭氣息。如此赤裸裸的現實,焉能不扭曲價值觀導向。
近期醫療反腐風暴席捲全國,已有數百位醫院院長被查辦。教育反腐的呼聲同樣不絕於耳。看病難、上學難、住房難是內地民生「三座大山」。而上學難更甚於看病難。一些家長省吃儉用,有病硬撐不去醫院,但學校的各種收費,卻絲毫不敢怠慢。誰敢質疑學校,自家孩子在學校就可能被打擊報復、「穿小鞋」、區別對待,形同人質綁架。於是只好忍氣吞聲,對收費「被自願」、「被同意」,對學校食堂、小賣部的暴利敢怒不敢言。
內地特色的治理模式下,原本作為家長代表組織的「家長委員會」,也如同工廠的工會、社區的業主委員會,早失去維權功能,異變為幫助學校操控家長的工具。以家長委員會名義,變相施壓,收取費用,以此掩蓋推卸學校的責任。
從上世紀80年代起,內地就喊出治理教育亂收費的口號。幾十年過去,卻是花樣翻新,變本加厲。承包商、供應商與學校勾聯,進行利益輸送。很多學校成了財大氣粗的「教育集團」。究其原因,監督查處力度不夠。很多學校與當地的財政局、國資委、教育局深度綑綁,層層分肥。一些政府通過學校來「搭車收費」,抽取財政收入。有的擠佔挪用教育經費,繼而默許學校自主開源。官官相護,沆瀣一氣,監督無從談起。即便偶爾被曝光,也往往罰酒三杯。所以,教育亂收費自然屢禁不止。教育淪為生意,「因財施教」最終必將「因財失教」。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