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醫生誤殺獲撤銷 律政檢控玩泥沙

周星馳電影中,有「彈出彈入,打我呀笨」經典對白,表達一個人經常改變立場,非常無賴。現實中,律政司也上演了一齣「彈出彈入」的彈弓手鬧劇,令人嘆為觀止。曾兩度換肝的女病人鄧桂思最終不治,激起全城關注,其後聯合醫院兩名醫生被揭發「開漏藥」導致病人肝衰竭死亡。二人今年初被控誤殺,律政司昨日又離奇申請撤銷控罪。
罪名嚴重 豈是兒戲
誤殺是嚴重罪名,絕非兒戲,偏偏律政司突然檢控又突然撤控,活像玩泥沙一般,令人側目。控方昨日在庭上表示,完成調查及索取法律意見後,申請撤銷控罪獲得批准。律政司強調,根據檢控守則,檢控人員有責任持續覆核已展開的檢控工作,在詳細審視現有證據及相關法律後,作出有關決定云云。擺明死雞撐飯蓋,並無清楚解釋撤控原因,亦無釋除公眾疑慮。
事發於2017年1月到8月,鄧桂思到聯合醫院求醫,兩名醫生林治崑及陳小劍向她處方高劑量類固醇藥物,但無察覺病人帶有乙型肝炎病毒,未有同時處方抗病毒藥物,令病人出現肝衰竭,兩度換肝後同年8月死亡。醫務委員會2021年9月裁定兩名醫生專業失當,兩人被判除牌,但獲緩刑。
事件當時引發全城關注,除了鄧桂思的情況令人同情,更因為其親女未成年而無法捐肝給母親,結果一位完全沒有血緣關係的年輕女子主動進行活體捐肝,展現人間大愛,連時任食衞局局長高永文也大為感動。換肝手術由現任醫衞局局長盧寵茂領導,無奈兩次換肝皆無功而還,最終揭發兩名醫生涉開漏藥肇禍。
死因聆訊原定今年初展開,惟律政司突然起訴兩名醫生誤殺,死因聆訊因而被擱置。而涉事兩名醫生在年初被控誤殺後一度調離臨床工作,之後已返回崗位。可以看到,律政司由起訴誤殺到撤銷起訴,活像鬧劇一場,有關醫生繼續工作,彷彿沒事發生一般,而本可釐清事件真相的死因庭又召開無期,究竟律政司幹甚麼?事實上,因醫療事故而起訴公院醫生誤殺屬史上首次,激起醫護界強烈反彈,士氣大受打擊,自不待言;而香港醫學專科學院主席以及多個業界代表,均曾去信律政司表達對事件的關注。今次律政司突然撤控,究竟真是證據不足還是受到壓力,怎能不引起市民懷疑?
當然,醫療失誤是否等於非法殺死病人,的確值得商榷。本港最近有醫生被判誤殺罪成是2012年的DR美容案,以及2014年拉丁舞導師抽脂致死案,兩案均涉及私家醫生和美容集團,外界普遍認同這些醫生和商戶為了搵錢草菅人命,罪有應得,判刑並無引起業界反對。然而公院醫生失當疏忽,並無從中獲利,業界更歸咎於公營醫療制度弊病叢生,事件源於系統和制度結構性問題,病人太多,醫生診症時間太少,不應由醫生背起全部責任。
醫療法治 專業不再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但事實是,這些年公院醫療事故無日無之,多麼匪夷所思的事情也會發生,開錯刀、輸錯血、打錯針,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就連醫院硬件也不停發生嚴重事故,塌燈塌軌塌天花,病人生命毫無保障。當局再不痛定思痛,從根本上改革公營醫療制度,「醫死人」事件恐怕還是會不絕上演。
更不必說,醫委會向來醫醫相護,毫無公平公正可言。今次開漏藥致病人死亡,即使兩名醫生被判除牌,但一樣獲得緩刑,有罰等於無罰,還回到原來崗位繼續工作,好醫生我自為之。每當外界要求改革醫委會,必然遭到業界強烈反抗,醫護霸權無人能動,結果問題長久沒有改善。試想想,倘醫委會的裁決公平公正,還受害者以公道,根本毋須由其他機制插手代勞,更毋須刑事究責。奈何醫委會所謂的停牌懲罰往往伴隨緩刑,醫生永遠無事,會否吸取教訓成疑,家屬感到冤屈何足為奇。
最後必須指出,律政司表現不濟,不是胡告濫訟,就是錯漏百出,早就不是新聞。僅黎智英聘請洋大狀案,律政司三度碰壁,最終引致人大釋法,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太遲提出新論點,不被終院所接納。而控罪書有誤,一時寫錯被告姓名,一時搞錯案發日期,甚至曾被裁判官痛斥控罪書有誤,律政司或警方出錯率達100%,堪稱羞恥。
說來實在唏噓。過去香港醫療質素和法治水平傲視全球,成為香港的金漆招牌,現在卻泥沙俱下,雙雙褪色。當香港專業不再,此城還剩下甚麼來守護市民?還怎麼和國際競爭?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