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遲來救市太無能 拒絕撤辣難翻身

內地金融市場經歷慘烈的一周後,中國證監會前日忽然「放大招」,祭出一套「救市組合拳」,希望提振股市表現。消息一出,造成市場哄動,昨日不但內地股市止跌回升,連帶本港股市亦做好,恒生指數重上萬八點大關,收市報18,130點,升174點。然而,單純依靠外圍股市利好,仍不足以挽救本港委靡不振的經濟,必須自身做大做強,方有望翻身。千呼萬喚下,港府昨日宣布成立小組專責研究如何增加港股流動性,市場預期或有望下調詬病已久的股票印花稅;惟至今只是研究階段,不排除結局仍是「雷聲大、雨點小」。
眾所周知,股市及樓市是本港經濟兩大重要組成部分。受環球經濟不穩影響,港股今年表現持續乏力,加上近期內地房地產爆雷,恒指幾乎一沉不起,市場一直有聲音促請政府救市,其中以降低股票印花稅的呼聲最高。事實上,在高頻交易時代,全球各地交易所減稅是大勢所趨,偏偏港府逆勢而行,於前年8月將股票印花稅由0.1%升至0.13%,由於屬買賣雙方雙邊徵收,現時股票印花稅總稅率高達0.26%,成為全球「第三貴」的股票市場。官員當年死撐股票市場並非「鬥平」,而是「鬥好」,惟數字不會說謊,在稅率提高後,港股日均成交量一直「縮水」,近期每日成交量更經常不足1,000億港元。
減印花稅 吸引外資
現時庫房空虛,在百業不景氣下,港府向股票市場「開刀」以增加稅收,或許是無可厚非。然而,不同於薪俸稅或利得稅,股票印花稅的納稅人擁有更大選擇權,倘若稅率太高以致無利可圖,可選擇不投資;因此,股票印花稅提高,不代表稅收會按比例增加。相反,下調股票印花稅在一定程度上有助吸引外資流入,故一直被證券業界視為救市良藥,惜港府一直搬出往年數據來推搪。如今,內地「救市組合拳」中,第一招便是證券交易印花稅實施減半徵收,無疑是狠狠摑了港府一巴。
更令人憂慮的是,內地證券交易印花稅已減半,港府若然不效法內地下調股票印花稅,將導致兩地稅率差距擴大;有議員警告,這很可能削弱「北水」南下買賣港股意欲。反之,有專家指出,假如港府適當地下調印花稅,活躍金融市場所帶來的連鎖效應,可望推動經濟復甦,同時帶動港府其他收入增加。
本港樓市 一挫再挫
事實上,本港樓市也出現類似情況。早年為了穩定樓價、打擊炒賣,港府推辣招調控樓市。如今樓市一挫再挫,市場更預期樓價未來可能再跌兩至三成;即使新盤、二手盤割價促銷,樓宇買賣宗數依然大跌,去年甚至創1996年有紀錄以來新低,對本港地產業界造成沉重打擊。在現時的經濟環境下,辣招早已淪為永久性居民置業的「絆腳石」,更令發展商收購舊樓成本大幅增加。近年來,要求港府撤辣的呼聲此起彼落,可惜的是,港府屢次辯稱樓價只是有秩序調整,看不到出現大幅下滑。表面上是以不變應萬變,實則是墨守成規。
一如上文所述,股市及樓市是本港經濟兩大重要組成部分。在內地出招救市後,港府才從夢中驚醒,研究如何挽救股市,已稱得上是「後知後覺」,難道對待樓市,港府還要假裝「不知不覺」,堅拒撤辣直至樓市全面崩潰嗎?正如人要靠兩條腿走路,單憑股市這一條腿,又如何能全面推動本港經濟向前邁進呢?本港經濟環環相扣,要推動復甦,須有大局觀,策略更要全面,絕非一兩個行業復興,就可以帶動。港府如要挽救經濟、為民紓困,就必須多管齊下,如同內地的「組合拳」;最怕港府學懂一招半式,以為可走遍天下,待一波浪潮來襲,本港便轟然倒下。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