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自成一家:金磚集團擴員標準混亂

一個組織的成員數目多寡,往往能夠反映該團體的影響力有多大。上周舉行的南非金磚國家峰會宣布成員國由5國擴至11國,數量之多頗出外界預料,某程度上也折射出金磚國家組織過去多年的努力得到了國際認可。但依我來看,這次金磚集團擴員的標準有點混亂。
金磚國家組織的4個創辦國,是當年國際投資市場上4大新興國家。4國當時成立金磚組織的初衷,是要聯合有潛力的國家一起發展及壯大。但環顧今次金磚新增的6大成員國,經濟規模差異很大,如埃塞俄比亞雖是非洲第二人口大國,卻是低收入國家;南美洲的阿根廷更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債務國。金磚集團批准這些新成員加入,意味日後要落力扶持它們。這對金磚組織未必是好事。
倒是之前被外界看好的印尼,是近年東南亞迅速崛起的新興國家,今次竟然未能入選,有點令人摸不着頭腦。金磚國家是一個基於共識的組織,任何決策都需要所有成員同意。據說可能是同屬亞洲人口大國的印度反對,才出現這個結果。但加入金磚集團失敗的印尼,似乎把怨氣投在中國頭上,轉頭就和美國媾和,雙方同意加強軍事合作,無形中在南海問題上為北京增添了壓力。
平心而論,近年全球經濟低迷,符合金磚集團入會條件的後備國家鳳毛麟角,這為金磚擴員增加難度。但這不等於金磚組織沒事可做,大可借鑑其他國際組織的經驗,靈活採取不同方式擴員。
譬如,完全符合金磚成員資格的國家,金磚集團可以允許它成為正式成員國。具備一定條件的,則可以先列作觀察員國或者對話夥伴國。另外,金磚組織也可以考慮在轄下設機構擴員。這幾種方法可以單獨採用,也可以同時推進。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