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醫健:伶牙俐齒:牙齒中不能承受之酸

隨着我們的生活及飲食習慣改變,牙齒酸蝕在已發展國家頗為常見。因此,牙齒酸蝕可算是一種都市病。究竟我們有沒有自由去選擇牙齒的命運,還是只能被周遭的環境控制呢?
在牙齒結構中,琺瑯質和象牙質的主要成分是礦物質。當牙齒的表面接觸到酸性物質,礦物質會開始流失,造成牙齒酸蝕。和蛀牙不同的是,在牙齒酸蝕中,分解牙齒礦物質的酸性物質不是來自細菌,而是來自身體內部或是受到外來的酸性物質引致。
經常嘔吐或胃酸倒流會令身體內部的胃酸殘留在口腔,嘔吐物的酸鹼度是pH2左右,琺瑯質作為身體裏面最堅硬的組織,在身體裏面最酸的胃酸面前,都會節節敗退。至於外來的酸性物質,經常吃喝高酸性的食物或飲品例如話梅、酸蕎頭、果汁、補充體力飲品、汽水、紅酒、白酒等,這些食物及飲品的酸鹼度介乎pH2至4左右,長期食用會令牙齒表層的琺瑯質被酸蝕。
牙齒酸蝕的初期,通常沒有明顯病徵。隨着病情推進,病人牙齒表面的琺瑯質及象牙質流失,病人可能開始發現牙齒變黃、對冷熱敏感、牙齒表面變得脆弱、容易崩裂,甚至疼痛。
預防勝治療 減酸性飲食
如病情比較輕微,牙科醫生可以用高濃度的氟化物塗在牙齒表面,亦會建議病人使用防敏感牙膏,希望能紓緩牙齒敏感的症狀以及保護牙齒。若病情嚴重,牙科醫生可能需要為全口酸蝕的牙齒鑲製牙套以覆蓋及保護牙齒,治療費用亦會變得相當昂貴。
最治本的方法當然是預防。處理身體毛病,改善飲食習慣,減少牙齒接觸酸性物質的機會,例如避免頻密地吃喝高酸性的食物和飲料、使用飲管以減少酸性飲品與牙齒的接觸。
外在環境固然具挑戰性,但我們絕對有自由選擇去避免牙齒受到酸蝕的威脅。
牙科醫生韓琦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