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援等太耐 看不見未來 拒育下一代
衣食住行樣樣貴 出生率全球最低
香港衣食住行樣樣貴,令到出生率全球最低,港府救亡政策毫無作用,更多人不願生育,下一代面臨「絕種」危機。香港家庭計劃指導會執行總監林慧翔表示,婦女礙於工時長、經濟負擔重和缺乏託兒服務等原因,延遲了生育計劃,錯失黃金育齡期,而不達致生育目標。家計會建議政府制訂政策,從經濟、親職支援和健康服務等方向着手,加強和增撥資源以支援婦女的生育計劃。
女性首次生育年齡 中位數升
根據家計會公布的「2021年青少年與性研究」發現,18至27歲青年計劃將來不生育的比率增加,理想結婚及首次生育年齡有上升趨勢。而根據政府統計處的數據,女性初婚年齡中位數在2011年至2021年的10年間,由28.9歲上升至30.6歲。另外,首次生育年齡中位數則由30歲一直上升至32.6歲,亦有選擇不結婚的女性。數據顯示年輕一代和傳統觀念不同,現時香港女性教育水平提高,除了結婚及生兒育女,還會選擇專注事業發展。
教養孩子任重道遠 加劇負擔
其次,有婦女表示養育孩子的責任大,亦會加重經濟負擔,生育後也沒有相關的支援,難以兼顧事業及家庭,所以決定延遲或不生育。有計劃生育的婦女則稱,知道有生育指導服務,但不了解服務的性質、不知道在哪裏有提供服務和服務費用昂貴等,而沒有使用該服務;如有經濟和社會上的支援,以及改善教育質素,會有助提升生育意願。
議員江玉歡批評,以港府現時的生育政策實際上未能鼓勵市民生育,因為大部分政策均欠缺長遠考慮。江提出現時本港市民最大的生育障礙包括房屋、教育及生育成本問題,大多市民沒有足夠的住屋空間;百物騰貴,生育成本過高;考試學科朝令夕改等,均令市民對生育卻步。她直言,政府現有的生育政策「只有零散嘅措施」,例如男士侍產假、稅務寬減等,並非最主要針對鼓勵市民生育,港府欠缺長遠房屋政策協助市民置業等,無法令市民安心生兒育女。
議員陳凱欣則認為,本港醫療檢查等生育成本高昂、難請工人、住屋空間不足、學校派位、子女學習成本貴等均是令港人生育意願低下的原因。陳認為,政府對上述問題應提供更多支援,建議聘請工人應有免稅額、加大首胎免稅額、增加餵哺母乳的女士產假,甚至支付全薪產假等,真正支援港人生育方面的障礙,才可鼓勵市民生育。
家計會促完善政策 增撥資源
林慧翔亦稱,其實本港不乏會考慮生育、「未決定」或「不知道」生育意願的人,政府需要為市民移除生育的障礙。她建議政府制訂完整的政策,在社會政策、經濟支援、親職支援、健康服務和改善教育制度方面,提供充足支援,包括託兒資助、有薪親子假、加強育嬰及託兒服務和生育及教育基金等,協助和移除希望生育的人士的障礙。政府亦須加強和增撥資源於生育相關的支援,例如生育指導、性與生殖健康資訊。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