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夜經濟因何死寂 樣樣差物非所值

近日最熱話題,肯定非「夜市」莫屬。有見鄰近地區夜經濟蓬勃,港人北上消費蔚然成風,港府也不執輸,誇下海口要搞旺夜市。然而,香港夜經濟死翹翹並非無因,被深圳搶客更是不思進取的結果。港官若以為要求商場延長營業時間就能搞旺個市,而不從深層原因入手,隨時只是白忙一場。
北上熾熱 香港冷清
港人北上消費之風在社會復常後愈見熾熱,上周六港鐵提供半價優惠,結果經羅湖及落馬洲支綫出境北上的港人創通關以來新高,合共18.3萬人次。反觀香港則冷冷清清,晚市人潮疏落,與塞爆過關的情景恰成鮮明對比。有見肥水流向別人田,政界紛紛要求港府激活夜市,財爺日前便煞有介事指出要「搞活搞旺」夜市。消息指,政府內部傾向「揼發展商心口」,要求大型商場延長開放時間,並有意在海濱舉辦活動吸客。政黨亦建議,可選址西九或啟德郵輪碼頭,以「朝行晚拆」方式重現香港夜市光輝。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現實是疫情改變了市民以至旅客的生活和消費模式。香港人被困太久,通關後報復式外遊是必然之事,結果購買力都留待外地「爆發」,回港則減少消費,致令消費券一用完,零售和飲食市道的「虛火」也隨之熄滅。業界要求港府派發「夜間消費券」,顯然不是無的放矢。
與此同時,內地旅客來港旅遊已不像從前那樣瘋狂爆買,反而更欣賞香港一些特色本土文化,消費不如從前大手筆;加上內地科技發展迅速,網購大行其道,根本毋須特別來港購物。何況中國地大物博,單是國內遊已夠吸引,以致內地訪港旅客數字不如預期。7月有超過580萬人次港人北上,南下內地旅客僅約297萬人次。港府口口聲聲搞旺夜市,若欠缺旅客支持,本地客又不願消費,最後可能只是一場空。
有一個親身例子是這樣的:周末有市民偕友人到銅鑼灣晚膳,9點左右只剩下寥寥數枱客,侍應不斷執拾桌面如同催促客人結帳離開,未及10點落樓,只見時代廣場一帶已非常冷清,店舖早已落閘,這就是現時香港晚市的真實情況。高官要求商場延長開放時間,若根本沒有足夠客人,商場及商戶只是白蝕燈油火蠟,對催谷消費並無意義。
服務差劣 欺客趕客
接下來便要探討一下,為何港人不願在港消費的問題。相比深圳,香港物價實在過高。隨便在茶餐廳食個茶餐連凍飲,六、七十元「閒閒哋」;到像樣一點的酒樓晚膳,人均消費三、四百元是等閒事。物價高也就罷了,若然食物質素和服務態度令人滿意,那樣還算物有所值。可惜,別說茶餐廳沒有服務可言,即使是一些較大型的食肆,服務員一樣是「沒有溫度」,一切流水作業,笑容欠奉。食物質素同樣為人詬病,不少內地旅客在「小紅書」分享「中伏」經過,食物價錢貴,賣相差,味道一般,分量偏少,不是欺客趕客是甚麼?
有比較有傷害。不少每星期皆北上深圳吃喝玩樂的市民便坦言,深圳飲食業服務態度文明貼心,更能以客為尊。就連打個「滴滴車」,落車時司機也會禮貌地說聲「好行、謝謝」,香港服務業做得到嗎?人家不斷進步,香港不斷退步,若然這個「致命硬傷」不解決,顧客只會繼續蟬過別枝,即使搞幾多個夜市,有硬件無軟件無靈魂,也不可能真正帶旺人流和刺激消費。
更不必說,目前經濟環境陰晴不定,尤其內地房企及金融業紛紛爆雷,更令香港經濟前景蒙上陰影,與其使錢,不如留錢傍身。事實上,過去香港之所以經濟暢旺,市民累積不少財富,最主要就是靠炒樓炒股而來,可惜現時樓股皆跌,炒風絕迹,股市已跌破18,500點支持關口,反彈乏力;樓市更是一潭死水,連新盤也要七折傾銷。偏偏港產官僚仍然一本通書讀到老,在樓價跌跌不休之際,仍然拒絕為樓市「撤辣」,結果令樓市死得更快。
說到底,香港許多問題都是人的問題。港官為官一任,夠鐘即走,寧願少做少錯,不做不錯,從來無人真正為香港長遠發展着想,也從來無人有真正遠大目光。現在眼見深圳搶客,廣州夜市有聲有色,港官便頭腦發熱,一窩蜂搞夜市。拍屁股決定,拍心口保證,拍大腿後悔。幾可斷言,若然沒有經過深思熟慮,那麼,所謂搞旺搞活夜市,就跟郵輪碼頭、美食車之類的「假大空」項目一樣,有頭威無尾陣,最後又淪為雞肋而已。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