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坦言集:美元政策

美國政府與聯儲局的態度似是:美國近期經濟還在加速,因此加息機率大增,國際市場上的美元供應仍然收緊,加息作用使強美元可堅持下去。這樣的道理似是合乎美國一直提倡的金融與經濟教條,無可批評之處。但是,若從現實經濟數據看,不單聽官員與媒體的宣傳,這樣的政策大有問題。
在美國本身而言,外貿赤字、財政赤字,加上龐大而不停地擴張的國債,美國經濟早已資不抵債,現在只靠聯儲局印刷無擔保的美元和外資流入購買美元與美元資產(包括公私債)才維持運作。外資流入已現衰態,國債新發行的頗為依賴聯儲局用新印美元購入。外國中央銀行等都傾向於出售美債,撤出市場。少了外來資金投入,美元匯率應走弱,回歸到美國教科書所強調的供求關係,美國再不例外。美元回收,匯率下降,似是相悖,但正如美元濫發、美匯趨強一樣,只證明供求因素不足以解釋貨幣匯率,政治因素可產生干預,金融政策可把市場作用延後或淡化,把影響拖延轉化。
美國的美元政策之最大挑戰,是在國際市場上流轉的濫發美元會怎樣演變。是美國用貨幣政策促使回收,卻是借助海外金融危機、匯率崩潰,讓美國可以低價回收,也使海外美元避險,無償地用合法與非法途徑逃入美國?抑或是如中國的外匯儲備從美元資產撤出,兌換為本幣或非美元貨幣?既作儲備,亦用以擴大美國以外的各國貿易與相互投資,使國際上美元與非美元的體系此消彼長,用政治支持的經貿力量來去美元化,也即是把國際經濟依賴美元、受美元支配的程度大大降低。
這樣的趨勢有一個重要的可能後果,就是美元回流美國,若不是外國把美元帶回,而是堅持貿易結算,美元龐大的外貿逆差,和國際收支失衡,怎樣支付進口、支付進口帶來的巨大外貿赤字、資金外流的國際收支赤字呢?
近期歷史的例子是1970年初美國的赤字靠濫發貨幣支付,當時是美元固定與黃金掛鈎,法國便拿美元要求兌換黃金,美國無力支付便要取消與黃金掛鈎,改與沙特阿拉伯合作成立石油美元,惟美元才可買石油。
今天石油美元已崩潰,外國拿美元可兌換甚麼呢?美元沒有實物擔保,誰願拿美元?這將是美國政府與聯儲局最大的挑戰。誰去扮演當年法國的角色呢?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