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飛沫傷口 可傳猴痘 感染風險男女都有

不論男女均有機會感染猴痘。 不論男女均有機會感染猴痘。
不論男女均有機會感染猴痘。
個案升勢遍全球 男男性接觸易失守
本港猴痘個案有上升趨勢,由去年9月至今共錄得35宗個案,當中27宗自今年7月起錄得。有專家指出,不論男女均有機會確診猴痘,近月本港猴痘個案上升趨勢明顯,預料隨着公眾、高危群組對猴痘的認知更多,檢測頻率更高,確診宗數自然會呈上升趨勢,不排除稍後會有更多個案出現。
根據衞生防護中心調查顯示,該些確診個案,絕大部分均是男男性接觸者,曾於潛伏期內在歐洲、日本等地以及香港進行高風險性行為。感染及傳染病專科醫生曾祈殷接受本報訪問時稱,猴痘自2022年5月在英國開始爆發後,世界各國一直陸續出現確診個案。
他說,猴痘沒有地域限制,新冠疫情過後,各國陸續通關,港人亦多外遊,與各地人員往來頻密,歐美、東南亞多地曾爆發猴痘疫情,現在不同地區都有潛在患者,故高危群組應多加留意,避免發生無安全措施的性行為,甚至與陌生人有親密接觸。
接觸公共設施需留神
雖然流行病學調查顯示,猴痘疫情以男性為主,大多因性行為接觸而傳染,但不限於性接觸,也不限於男男性行為者。曾祈殷指出,不論男女均有機會感染猴痘,如若家庭成員中有猴痘患者、工作同事長時間與猴痘患者面對面接觸,有飛沫傳播可能;醫護人員徒手接觸患者分泌物,包括呼吸道和感染傷口等,亦有機會染疫。
但他們通常未必了解患者的私生活行為,故此難以防範。若女士確診後,再與他人有親密行為,亦有機會「繼續傳落去」。他又舉例,即使市民無認識猴痘患者,惟若有猴痘患者手部有水泡,觸碰到公共設施,留下殘餘液體,其後有市民接觸到,亦有機會感染。
潛伏期兩周 死亡率10%
猴痘為性接觸、接觸性傳播的疾病,包括透過飛沫、傷口及體液等方式;一般發病後會發燒、頭痛,兩至三日後出紅疹,其後惡化至水泡及濃泡,時長4周不等。猴痘的死亡率約10%,潛伏期為5至14日,大部分病人為男性。
世界衞生組織去年7月23日宣布猴痘疫情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衞生事件,其後於本年5月11日宣布猴痘疫情不再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衞生事件。
男女之間的親密行為亦有機會傳播猴痘。男女之間的親密行為亦有機會傳播猴痘。
男女之間的親密行為亦有機會傳播猴痘。
猴痘如何傳染猴痘如何傳染
猴痘如何傳染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