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排核已成定局 經濟影響待續

在得到國際原子能機構背書後,日本政府不理鄰國強烈反對,鐵定明日開始排放超過130萬噸福島核污水入海。這一排放隨時長達30年,對海洋生物及漁業勢必造成無可挽回的災難性污染。港府同日禁止日本10個都縣所有水產品及海鹽入口,可謂應有之義,但此舉亦無可避免衝擊本港逾4,000間日本料理店以及相關行業的生意,令疫後復常緩慢的經濟雪上加霜。
今次是人類史上第一次大規模排放核污水,爭議極大,當中包括食品安全、海洋污染、放射性物質對人體健康影響等議題,不少海洋學家對此大表憂慮,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亦不得不承認,內部有少數專家意見分歧,可見日本這樣做會引發怎麼樣的後果,專家們心裏也沒底。尤其輻射影響未必是即時性,初時以為無事,若干年後惡果湧現,屆時想補救已經太遲。
很明顯,日本自私自利,核污水成為它無法承受的重,便決心拖全世界一起蹚這渾水,同攬炒沒有分別。但目前國際形勢非常微妙,在中美角力愈演愈烈之際,美日韓最近儼然結成「東亞小北約」,針對中俄朝彰彰明甚。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日本做甚麼,美國都會開綠燈,以至言必稱環保至上的美國民主黨政府,對日本此舉亦表示支持。而本來反對最激烈的南韓,也在總統尹錫悅盲目親美之下,對日本排放核污水投下贊成票,即使中國強烈反對和譴責,亦無法撼動日本一意孤行的決定。
國際大環境就是如此,香港作為一個小城市,敵不過國際浪潮不足為奇,但也必須有自我保護機制。港府由最初唯唯諾諾,推三搪四,到跟隨中央政府做法,禁止10個高風險都縣食品進口,總算站直了腰板。但不能否認的是,香港人太過喜愛日本,香港更是日本農林產品最大出口市場之一,一時間禁止福島、東京、長野等多地在內的水產品入口,對本港食肆、日式超市、食材供應商等等,生意必然帶來致命打擊。
飲食業界代表指出,自數月前出現排污消息後,日本食材相關生意已見下跌。尤其通關後港人報復式外遊,本地食肆未能受惠,部分更已結業;另外,本港有近100間高端日本料理餐廳,每日從日本直送新鮮食材,來貨無可取代,日本排污對本地日式食肆構成極大經營壓力,最後可能只能結業。也有日本餐廳負責人希望政府協助業界渡過難關,提供補貼。
說來實在唏噓。香港在社會復常後經濟表現未如預期,特別是「夜經濟」死翹翹,港人不是外遊就是北上消費,本地食肆陷入「第二次寒冬」。現在再逢日本排放核污水,對飲食業不啻是落井下石。再說,日本排放核污水,不僅飲食業受衝擊,港府也增加了行政開支,因為除了實施進口管制外,亦要加強抽驗日本其他進口食物,並在每個工作日公布核輻射檢測量及香港水域輻射水平,檢測工作和行政工作增加,意味公帑支出亦會增加。有關注團體建議港府對進口日本水產品徵收附加費,顯然並非沒有道理。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