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核污水或殘留放射性物質氚 環團:恐危害人體

日本排放福島核污水引起廣泛爭議。 日本排放福島核污水引起廣泛爭議。
日本排放福島核污水引起廣泛爭議。
【本報訊】日本政府宣布最快明天起排放福島核污水,強調排核污水計劃符合國際安全標準。但有環保組織指出,即使經處理的核污水或殘留「氚」、碳14、鍶90、碘129等放射性物質,對食物安全以至人體健康的風險,尚未得到充分評估,形容對日方做法表示失望和憤怒。
潛在遺傳突變憂慮
日本政府表示,經多核種除去處理系統(ALPS)處理後的核污水,將不會殘留氚以外的其他放射性污染物。但綠色和平引述專家指出,氚、尤其是有機結合型氚(OBT),對所有生物都會構成危害。有機形態的氚,已被發現會在浮游植物(即海洋食物鏈的基礎)中,出現生物積聚的現象。
綠色和平續指,鍶90是一種高風險的放射性物質,一旦進入人體,容易積聚在人的骨骼中。由於其在水中的高溶解度和長達29年的半衰期,令這種放射性核素在環境中能夠長期存在,並逐漸進入食物鏈,從而進入人體。至於碳14,則能融入蛋白質,核酸,特別是DNA等細胞組成當中,由此會對DNA造成損傷,或導致細胞死亡,甚至潛在的遺傳突變。
另外,碘129會在海洋食物鏈中長期積累,可嚴重損害生物組織細胞,並存留長達千年以上,相關放射污染也有可能透過食物鏈(海洋食品),回到陸地上的人類社區。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