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成一家:國弱才會貿易保護
關於全球化何時而起,當今學界並無定論。一般相信工業革命之後,國際貿易往來日益緊密,於是在19世紀轉變為現代的全球化。無論如何,全球貿易歷史似乎存在一個規律,就是國家經濟強大後,會實施自由貿易,要求他國跟隨開放市場。但當本國相對衰弱、他國崛起的時候,則會改而尋求貿易保護,以阻擋外國產品輸入。
例如19世紀中葉,強大的英國為了拓展中國市場,派出馬戛爾尼使團訪問北京,要求清朝開放貿易。當時滿清國力弱小,採取閉關鎖國政策,堅決不讓步。結果兩國在1840年爆發戰爭,清廷慘敗並被迫開放門戶。中英第一次鴉片戰爭可以說是自由貿易與貿易保護主義的一場大決戰。又如二戰後日本迅速崛起,產品出口競爭力強,在上世紀80年代更攻陷美國市場。美政府之後重返保護主義,對日本進口鋼鐵、汽車等啟動調查,最終迫使日本簽署《廣場協議》,令日圓大幅升值,形成泡沫經濟。日經濟從此步入長期低迷。
近來歐美多國提出要在經濟領域和中國「去風險化」,理由是中國崛起影響了全球安全,有必要減少依賴中國。但從上述例子可見,這類政治語言從來都是幌子,背後真正的原因是西方國家衰退,需要貿易保護以抑制中國崛起。
從樂觀的角度來看,西方對中國採取一系列貿易保護行動,說明中國國力確實已經強大,成為美國全球霸權地位的最大挑戰者,以致全球經濟的領頭羊歐美也不得不制訂新政策以保護本國企業。歐美各國從自身的國家利益出發無可厚非。問題是,為何當年西方列強正義凛然地用武力強迫中國開放市場,現在卻批評中國實施不公平貿易呢?有時候,西方的雙重標準令人想起就會不由作嘔。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