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坦言集:以色列人才

以色列極右翼政府推行的司法改革,在社會裏引起的抗議依然強烈,政治因而嚴重分化。改革要求以立法機構的政治投票來凌駕司法的獨立權,反映以色列極右派政治勢力,包括極端保守的猶太教教派,正企圖以集中投票的能力來借立法選舉制來篡奪司法權,目的是將法律修改以推動宗教極端主義和社會的保守反動。即使以色列出現有史以來最大規模連續的民間抗議活動,亦不能改變在議會裏佔多數票的右翼政府變革的決心。由此而在社會裏產生出強烈的無力感和政治放棄。
據說,司法改革使以色列不少新創企業和科技人才外流的趨勢加強。以往以色列企業多去美國,一是為了股市上市的融資;二是集中往美國國內的免稅州郡,如特拉華州,都是為了經濟因素。今次企業和人才外流,卻是由國內政治因素迫使。
以色列在政治上依靠美國,但並不盲從,反而憑着猶太人在美國政經的實力,表現得頗為獨立。在國際上,與俄羅斯、中國亦有相當密切關係。近年因經濟發展乏力,即使科研創新在國家超高的投資下依然出色,IPO的成功卻並未帶來經濟的大收益,只益了初創企業的少數人和在美上市後對美國產業的作用。以色列開始討論與中國合作,把當地初創的科研成果與中國廣大市場和生產力結合,以形成更大的經濟效益。
烏克蘭戰爭應該是暴露了美國、西歐的問題和弱點,以色列的企業、人才未必會全面傾向於美國西方,可能來華發展的傾向更為提高。而在烏克蘭戰爭中,烏克蘭的人才被歐洲各國爭奪,以色列人才外流,亦會引起各國的爭奪。
中國在戰前爭取了不少烏克蘭科技人才到華工作,但數額有限,比不上在戰爭中歐洲爭取的烏克蘭人才。而今次以色列政治危機引發人才、企業外流,中國好應趁勢招攬吸納,即使能爭取的數目不如美國,也會對中國吸納國際人才、推動科研發展有大作用。以色列的科研發展,關鍵在90年代蘇聯、東歐的猶太科研人才回流。中國現時除了在美華人回流,也應爭取其他各國人才,以壯大國際化的科研和發展能力,用人才來與美國西方抗衡。
香港作為中國的國際都會,也好應走在前線,爭取海外各國的人才,不是守株待兔,而是應該主動出擊,有重點有戰略地爭取。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