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長者用手機困難 促常駐數碼大使拆彈

調查指逾九成受訪長者使用智能電話感到困難。 調查指逾九成受訪長者使用智能電話感到困難。
調查指逾九成受訪長者使用智能電話感到困難。
子女疏於聯絡 孤獨感爆燈
數碼鴻溝令長者情緒缺乏支援變得更孤獨。香港社區組織協會昨日公布一項調查顯示,逾九成受訪長者使用智能電話上有不同程度的困難,包括難以與子女、親友聯繫,以及使用防疫軟件時感到困難,令長者情緒狀況欠佳,孤獨感嚴重;有慢性病患者更稱難以尋求醫療支援。組織認為,數碼隔閡令長者無法獲得資源及減少社交,建議政府在長者中心增聘恒常數碼大使;又促請政府與地區團體及各區康健中心合作設立外展隊,主動接觸隱蔽長者。
社協及香港老人權益聯盟與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合作,於去年7月至本年1月訪問了162位基層長者,以疫情為背景,透過調查問卷了解長者戶的需要。調查發現,受訪者孤獨量表得分高達9.2分,屬於嚴重程度的孤獨感,部分更有情緒困擾。團體指受訪長者焦慮狀況更比普通居港人士高一半以上。
在社區服務方面,53.7%受訪者表示使用長者中心設施受影響較大,甚至嚴重影響,在有需要時未能得到及時支援。研究又發現,基層長者缺乏子女支援,逾70%指子女沒有或很少日常照顧自己;僅15.1%表示與子女經常聯絡;多達35%受訪者更表示子女沒有情感支援自己。
智能產品支援方面,92.5%受訪者指在智能電話使用中感不同程度的困難,亦有40.4%表示以智能電話聯繫親友時感到非常或很多困難;57.6%表示使用防疫軟件時感較多或非常困難。研究指,愈感覺獲取數碼協助困難、愈感覺使用智能電話困難的長者,愈感到孤獨。
疫下求診尤其徬徨
68歲的關婆婆獨力照顧患有漸凍人症的丈夫,疫情期間尤其徬徨,她指不懂預約新冠指定診所,又不懂該服用甚麼藥物,預約不到抗疫的士,疫情時亦避免不出門。
團體指出,長者中心及其他社署資助服務單位均只維持有限度服務,令長者失去固有聚腳點,情況有機會阻礙他們在有需要時得到支援;而由於欠缺子女支援,且在難以適應使用智能電話聯繫親友的情況下,基層獨居及雙老長者最後往往只能依靠自己,倍感孤單及無助。
團體建議當局,在各區設立「長者社區保母」,由政府出資聘用鄰舍中經過合適訓練且有照顧經驗的婦女或社區人士,定期關懷及支援有需要的長者,此舉亦能有助釋放社區勞動力。他們又指,眾多長者於疫下已擁有智能手機,當務之急是提供培訓及長期支援長者戶,促當局於長者中心增聘恒常數碼大使,提供個人化指導,讓長者感受適切的支援。
團體促請港府設立社區保母,支援有需要長者。團體促請港府設立社區保母,支援有需要長者。
團體促請港府設立社區保母,支援有需要長者。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