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網購騙案半年近5000宗 涉款急增1.6倍

【本報訊】本港每14分鐘就有一宗騙案發生。執法部門表示,今年上半年有15,637宗科技罪案,涉款20.3億元;去年同期則有10,613宗,涉款15.8億元。科技罪案約有三分之一是網上購物騙案,網購騙案今年上半年有4,872宗,按年增加23%;涉款9,410萬元,按年急增1.6倍。同期損失最多的受害人為一名女子,涉及一宗虛擬資產網購騙案,痛失600萬元。
金額逾9000萬 事主最細11歲
網購騙案今年上半年有4,872宗,受害人介乎11至76歲,來自不同背景,故有網購習慣的市民,都有機會中招。大部分網購騙案的騙徒都是假扮賣家,在各社交平台或買賣平台討論區發貼文或開專頁佯裝售賣貨物,收款後消失無蹤。網購騙案主要在Facebook(60%)、Carousell(23%)、WhatsApp(5%)及Instagram(4%)等平台發生,多以演唱會/主題公園門票、酒店套票/餐飲服務、名牌手錶/手袋、網上遊戲帳戶、傢俬/電器等貨品作為行騙幌子。至於收款方面,大多數騙徒是使用「轉數快」,其餘的則用儲值支付工具。
為此,執法部門過去半年針對各類詐騙案件拘捕逾1,790人,瓦解多個本地及海外詐騙集團。此外,於2021年起先後8次針對網購騙案進行「鐵將行動」,搗破3,900多宗相關案件,涉款2,676萬元,拘捕527人;當中本月7日至18日的第8次相關行動,以涉嫌以欺騙手段取得財產及洗黑錢拘捕50人(15至52歲),涉266宗案件,涉款350萬元。
在上述第8次的行動中,有28宗網購騙案是由同一詐騙集團操控。該28名受害人在去年9月至今年2月期間,於社交平台出售貨品,騙徒扮買家主動聯絡受害人,聲稱有意欲購買。騙徒之後提供入票收據或假過數紀錄作付款證明,部分更訛稱不慎轉帳額外款項,要求「找錢」。當騙徒成功騙取貨物或額外「找錢」後,便隨即失聯,涉款共140萬港元。集團至今有8人落網。調查人員呼籲市民要提防「彈票黨」及「找錢黨」。
為打擊騙案,執法部門今年上半年向Facebook要求檢視及移除5,200個專頁或帳號,有九成半已移除;今年年底前與銀行業界等合作推出第一階段「可疑指標警示機制」,將「防騙視伏器」資料連接轉數快平台,市民網購付款時,如收款方被標示為「高危有伏」,市民就會收到警示。至於第二階段料會推展到其他透過銀行轉帳的支付工具,細節仍在商討中。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