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公院淪陷 醫生灰心 外地招百人點夠分

本港有90%人選擇到公立醫院看醫生。 本港有90%人選擇到公立醫院看醫生。
本港有90%人選擇到公立醫院看醫生。
公私協作慢吞吞 人口老化求診頻
公立醫院醫護人手流失猶如江河決堤,一發不可收拾。惟本港人口持續老化,市民求診頻,儘管當局早前到外地招募約百名醫生,首批料下月到港,加上來自大灣區醫護「外援」,仍然杯水車薪「唔夠分」。港府衞生官員表示,公院醫生人手流失漸趨年輕,尤其專科醫生轉向私人執業,稱要提升工作滿足感,扭轉出外「開檔」掙錢的氛圍。但議員指,不少公院醫生因工作量過多,感到灰心才離職,批評官員對人才流失成因的了解片面,又指港府推動公私營協作計劃乏力,未能善用全港醫療資源。關注病人權益團體則指海外醫生難以完全補足公院醫生的空缺。
根據醫院管理局資料,截至今年4月底,公立醫院過去一年有逾400名全職醫生、接近3,000名護士離職,流失率達到7.1%和10.9%。
官員將流失諉過自立門戶風氣
醫務衞生局官員昨日在電台節目表示,本港現時有逾90%病人使用公營醫療服務,但本港有超過一半的醫生於私營醫療體系工作,而最近10年,轉向私人執業的公立醫院醫生愈來愈年輕,近期以30至39歲完成考取專科醫生資格的群組流失率最高,形容情況嚇人。他指,不少年輕醫生以自立門戶為目標,「變相好像不去自立門戶、開檔是很愚蠢」。
官員承認公立醫院的薪酬回報低於私家醫院,強調需要扭轉「自立門戶」的風氣,指過去公立醫院醫生離職大多至少工作至顧問醫生,或者已經50多歲,更甚是年邁需退休,反問「為何現時不可以在公立醫院做到退休呢?」他續指會從提供培訓機會等着手,提升醫護的工作滿足感,挽留人才。
官員又透露,醫管局早前分別到英國和澳洲進行「搶人才」,至今已為過百人面試,料首批醫生將於下月到港就業。另外透過大灣區醫療人才交流計劃,亦成功招募10名醫生及70個護士,加入前線工作。
議員直指工作量過多才是主因
醫療衞生界議員林哲玄卻批評,當局將人才流失歸咎於醫生想自立門戶掙錢是捉錯用神。他指,早前調查逾300名醫生,他們離開公院皆因工作量過多,例如門診原訂下午5時完結,最終晚上9時才應診完最後一名病人,而每名病人僅得很少時間問診。他又說醫院資源不足,難協助病人預約短時間專科檢查,不能給予最佳水平的醫療服務予病人,令醫護氣餒、心灰意冷,萌生去意。
林又指,公私營協作為解決困局的最大方法,但港府未有大力推動計劃,例如大腸鏡篩查及檢查等較成功的協作,推出計劃7年來未曾檢討,資助金額「一毫子無加過」,但租金、人工等成本已遞增,利潤「一年少過一年」,又無視私家醫生意見,「唔係私家醫生唔幫你!」
他促請港府善用私人醫療資源,尤其基層醫療系統,將部分病情穩定的人轉到家庭醫生接受治療,亦應新增公院招聘半職或兼職醫生職位,令私家醫生能「幫手」,減輕公營醫療系統的壓力。
香港病人政策連線主席林志釉則擔心,海外醫護難以完全補足流失的空缺,指人手數字或許能抵銷流失的人頭,但由於醫生的所屬專科未必與離職醫生的一樣,長遠仍需設法挽留公院醫護人才。
公院醫護工作壓力沉重。公院醫護工作壓力沉重。
公院醫護工作壓力沉重。
公院透過大灣區醫療人才交流計劃,成功招募10名醫生及70個護士。公院透過大灣區醫療人才交流計劃,成功招募10名醫生及70個護士。
公院透過大灣區醫療人才交流計劃,成功招募10名醫生及70個護士。
港府未有善用私家醫院的醫療資源。港府未有善用私家醫院的醫療資源。
港府未有善用私家醫院的醫療資源。
醫管局早前海外招募醫護。醫管局早前海外招募醫護。
醫管局早前海外招募醫護。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
人人做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