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經濟已呈疲弱 撤辣對症下藥

本港疫後經濟復甦緩慢,早已落後於鄰近地區,又逢內地房地產債務爆雷,中港經濟一脈相承,香港自然難逃池魚之殃,樓市更是首當其衝。外界普遍預期,本港樓市下跌的趨勢經已形成,樓價更有可能下跌兩成,批評樓市辣招早已不合時宜,紛紛呼籲港府撤除辣招。奈何港府墨守成規,對經濟變化視若無睹,堅拒撤辣,未來樓市恐怕長期尋底。
港府早前公布今年第二季實質本地生產總值,按年增長僅1.5%,雖與早前預估數字一樣,惟遠低於市場原先預期。港府又修訂了全年經濟增長預測,由早前估算的3.5%至5.5%,修訂至4%至5%,惟市場繼續看淡,認為受內地經濟下滑衝擊,以及在高息環境拖累投資意欲等因素影響,本港經濟今年增長最終可能只有1%至2%。
市場看淡本港經濟,與樓市疲弱不無關係。股市與樓市是本港經濟重要支柱之一;在股市方面,港股指數與交投表現持續低迷,恒生指數上周五收市失守萬八點大關,單計8月至今,累計最多跌了10.85%,不但跑輸外圍主要股市,港股市值亦已蒸發逾2.7萬億元,金融業早已岌岌可危。至於樓市,港府多年來無視外界訴求,緊攬辣招,以致二手樓市場一直插水,甚至連新盤也要劈價出售;樓市長期尋底,也導致土地拍賣成交價大減,甚或接二連三流標,已影響港府賣地收入。股市與樓市同時呈現疲態,試問市場又如何不看淡?
昨日再有行會成員兼立法會議員發聲,促請港府調整或暫緩樓市辣招,甚至形容若政府認為不能改動一貫政策是「廢話」,可謂是一語中的。凡政策必有利弊,施政理應因時制宜,方能對症下藥;當年設立辣招的目的在於穩定樓價、打擊炒賣;如今別說是炒賣,在辣招與加息雙重夾擊下,就連市民置業也趨向審慎保守,辣招早已不復存在意義;況且,樓市辣招也妨礙外地人才來港落地生根;撤辣正正可以吸引高端人才來港,比起官員頻頻外訪演講游說,似乎更具成效。
港府無視金融及地產困境,幾乎把復甦的一切希望,賭在吸引旅客來港帶動消費之上,卻又忽略了旅遊業運力及接待能力尚未恢復;結果赴港人流增加,各行業卻因缺乏人手無力消受、見財化水,這也是復甦緩慢的關鍵因素之一。更有甚者,當局未準確掌握旅客出現心態上的轉變,卻又投入了大量公帑先後舉辦「你好,香港!」、「開心香港」等活動,試圖省靚招牌,最終成效甚微,甚至因為多場活動安排不周,令本港淪為國際笑話。
如今又有官員豪情壯志,聲稱要搞活搞旺夜市,以「夜經濟」帶動旅遊及地區消費,惜至今未見任何實質措施,甚至連推動夜市的先決條件,治安仍未整頓,後續還有一大堆諸如噪音、交通等問題尚待解決,坊間只能空自着急。最怕是擾攘一大輪後,港府又拿出離地萬丈的方案,無助於推動復甦;市民再也經不起這般折騰了。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