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橫眉冷看:要共同面對的困境

不必諱言,2019年香港的社會風暴,並非全是因反對修訂《逃犯條例》而起,修例只是觸發點,實際上,很多人對特區政府早已不滿,他們批評此地貧富懸殊、官商勾結、小市民的利益得不到充分照顧,總之回歸後的香港,就像有千般不是,無論怎樣看,都是讓人覺得不對勁。
然而,筆者論斷香港問題則素來審慎,上述的社會弊端確實存在,本城有很多困難亦亟待處理,但是否盲目反政府、高呼換特首,或者是實行所謂的「真普選」,一切矛盾就能消弭?筆者卻不作如是觀,我甚至認為,世界上大部分社會發展到相當富裕的水平,都會面臨相同困境,不會因政治制度不同而有分別。至於這種困境該如何突破,是社會和經濟學家須共同研究的新課題。
瑞士金融機構剛公布2023年《全球財富報告》,人均財產最高的3個地區,依次為瑞士、美國和香港。瑞士的銀行體制獨特,長期匯聚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巨額財富,故該國的情況不能完全作準。美國與香港則較有可比性,美利堅的人均財產折合港元計算,是431.6萬元,香港則是431.5萬元,兩者的數額幾乎一樣,也就是說,兩地人民表面上看來,都是十分富有。
可惜現實的情況未必盡然,美國和香港都屬於貧富差距巨大的地區,少數的有錢人控制了大量財富,社會分配十分不公平。在香港,很多人簡單地將問題歸咎於政府無能、社會制度不公,但美國的政治模式跟香港截然不同,按理他們的制度該是十分民主和公平,為甚麼貧富不均現象卻同樣嚴重?要解開這個死結,可能需要更多先進地區的學者共同研究,而不是光靠百姓上街示威,就能解決問題的。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