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未能跟人走 跨境養老添煩憂
深圳用醫療券受限 倡政策鬆綁解難
經常在廣東省生活的香港永久性居民約54萬人,當中近9萬人為65歲或以上長者。就香港長者回內地安老的主張,昨日一個有關跨境安老的研討會上,有兩間參與「廣東院舍住宿照顧服務計劃」的院舍代表表示,港府仍須在跨境醫療、長者福利可攜性等方面改進;也有學者表示,長者到內地養老,但香港長者享有的福利和社區支援服務,如傷殘津貼、交通費用補貼等卻不能同時帶到內地。
香港復康會持續照顧部高級經理劉淑燕表示,香港賽馬會深圳復康會頤康院從2014年至2023年7月31日期間,服務超過280位參加廣東院舍照顧服務計劃的長者。而港府在醫療方面的支援應加強,她指出大灣區內只有深圳沒有城鄉醫療保險;60歲以上的外來人士在深圳未能購醫保;由於醫療券只適用於香港大學深圳醫院,加上院舍到深圳醫院車程約需一小時,亦為長者帶來不便。她建議政府應擴大醫療券使用,並與深圳市社保局協調,讓在深圳養老的長者能購買「城鄉居民醫療券」。
另一院舍,香港賽馬會伸手助人肇慶護老頤養院的發言人朱可您,也建議優化「廣東院舍住宿照顧服務計劃」,指政府可向認可院舍購買護養及療養照顧床位,讓身體漸轉弱的長者可在院舍接受持續照顧,也可參考院舍券計劃 ,為合資格長者提供最少6個月「試住期」,期間如決定退出計劃,可重回中央輪候冊上原來的輪候位置,而「試住期」內,長者可保留在港公屋的戶籍。
安老服務 學者指兩地可優勢互補
嶺南大學亞太老年學研究中心副總監馮明穗表示,2023年津助院舍及合約院舍的護理安老宿位及護養院宿位的輪候時間仍需27個月及16個月,認為香港與內地可優勢互補,發展性價比高的安老照顧服務,不過她表示,長者在內地的福利可攜範圍有限,包括傷殘津貼、交通補貼、長者牙科服務資助項目、長者家居環境改善計劃等。
勞工及福利局副局長何啟明,強調相關計劃只是向長者提供選擇,「唔係將老人家送去灣區」,強調會繼續在港興建安老院舍、按去年施政報告提出,在公屋發展項目預留約5%的總樓面面積作安老院等用途。他也指香港與內地安老服務需要一同發展,而如內地安老院有剩餘空位,港府亦願意付費購買服務。至於內地院舍持牌人必須為當地人,這個香港經營者視為「痛點」的規定,何指規定或已取消,但需進一步核實。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