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自成一家:大國與鄰國哪個重要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王毅回鍋擔任中國外交部長後,首次海外出訪選擇了新加坡、馬來西亞及柬埔寨。不少人認為北京此舉是希望加強與東盟國家溝通,削弱美國在東南亞的影響力。但我認為此行釋出的信號並不止於此。
在中國外交政策中,一直存在着大國外交和周邊國家外交兩大路線的爭議。應當優先發展大國關係還是先穩定鄰國關係?以及如何協調「中美關係是重中之重」與「周邊是首要」的關係?是北京當局多年來經常思考和糾結的問題。
北京研判後的結果是:只有通過穩定大國關係才能發展小國關係,即處理好與美國關係,是中國發展的外部環境中最關鍵要素。所以中美關係在中國外交中長期佔據優先重要地位。但這種政策也有不少弊端,例如中美一旦交惡,美國就會利用中國與鄰國的矛盾,挑撥其他國家對付中國。因此,近年中國已從重視「大國外交」轉向優先開展「周邊外交」。2015年北京全面推進「一帶一路」,就是外交政策重點改變的一個例子。北京再沒有強調「大國關係」,而是把精力放在發展與亞洲鄰國的關係。
事實上,中國能否成功崛起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與周邊國家關係是否穩定。近年中國在領土問題與多個鄰國關係緊張,無疑打亂了發展步伐。王毅日前訪問東盟三國,正是要表明北京重視與周邊國家的關係,「與鄰為善、以鄰為伴」依然是中國的優先外交政策。
當然,北京要落實和諧鄰國外交的目標並不容易。儘管中國經濟增長為亞洲各國帶來巨大好處,但對部分鄰國來說,這種好處無法讓它們獲得更多的安全感。畢竟中國與他們有領土爭端。如何減低鄰國對中國的戒心,將極大地考驗北京的智慧。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