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坦言集:開放香港

香港消費低迷,一是港人北上和外遊眾多,消費需求轉移在香港以外。這些都屬有消費能力的社群,因而對本地消費的打擊大於他們在人口裏佔的比例,且可以成為示範的風氣潮流,進一步促使消費外流,加上對本地零售事業的衝擊,可能形成惡性循環。
二是香港前景不清,一方面內地經濟正處於結構調整的轉捩點,沒有過往旺盛的消費需求可以用內地旅客來帶旺香港。另方面,中美矛盾和國際的戰爭與金融危機(尤其是美元危機)揮之不去,抑制香港內部消費與投資意欲。且黑暴影響,民心還未穩定,社會仇華親西方的勢力仍大。即使在《港區國安法》威脅下不會作反,惟軟反抗的形式仍然在政府內外可見,妨礙香港撥亂反正,妨礙經濟調整。這兩個因素也是相連,有互為因果的影響。
從這樣看,香港經濟消費低迷,便不單純是經濟因素,要解決須從社會政治與經濟的深層入手,調整涉及巨大工程與時間,沒有即時扭轉的簡易措施可依賴。不過,治本之策還未有,卻可有治標之政來減少結構危機的惡化,爭取時間來找出治本之策來作香港的根本調整。
現時香港居民北上人次比內地來港人次還大,主因是北上沒有政策限制,南下卻有重重限制,屬不對稱、不相等的政策對待。於是,最簡單平衡北上南下旅客的方法,是放寬南下旅客數量。一是恢復深圳戶籍居民的一簽多行,且應加上廣州的戶籍居民,把香港與深圳、廣州逐步形成同城化的生活方式發展,用深穗的更大人口和消費形成香港本地新的組成。現時內地旅客消費已趨理性化,深穗居民生活條件不差於香港,不會再有嚴重的水貨問題,即是有政府就會有妥善處理之法。
二是擴大內地居民到港升學,讓來港讀研究生課程可進一步推廣,提高非本地生入讀香港本科學位的比例,二者先從私立大專院校開始。在這以外,香港還應擴大與外國免簽證互惠關係開放,開設與外國主要城市,特別是一帶一路國家首都等的直航航線。
這樣的政策轉變從過往西方國家的偏愛,也並不單單重視內地旅客來港的旅遊消費,而是在擴大外來消費來源同時,推動香港國際化更多方向的發展。但當然首先藉深穗居民在香港同城化來往補充本港消費外流不足的問題,此舉亦可朝三市競爭力互補提升發展。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