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興建過渡屋難題浮面 倡籌劃重用合成組件

理工大學賽馬會社會創新設計院發表過渡屋研究報告。 理工大學賽馬會社會創新設計院發表過渡屋研究報告。
理工大學賽馬會社會創新設計院發表過渡屋研究報告。
料涉及逾2萬個 機構獨自處理迎巨大挑戰
房屋局下周推出「過渡性房屋住戶特別津貼」試驗計劃,為住戶提供一次性資助,幫助他們應付遷往新環境所需的開支(例如搬遷、添置家具及/或電器、孩子轉校和重新建立社區網絡等的額外支出),支援他們搬遷和適應新的居住環境和社區。而香港理工大學賽馬會社會創新設計院昨發表有關過渡屋研究報告,認為本港過渡屋有多項問題,包括有時限與地盤條件限制、資助金額範疇有限及低度跨項目標準化設計等。理大學者認為過渡屋發展過程各階段有不同痛點,需要逐步克服,建議政府未來確認過渡屋和簡約公屋的功能及定位,並及早籌劃「組裝合成」組件的重用方案。
政府目標於2024/25年度前完成84個過渡性房屋項目,提供逾2.1萬個單位,當中逾半位於新界。是次《有效推進香港過渡性房屋供應研究》調查了其中35個項目,全部均為在空置地盤,以「組裝合成」建築法建成,佔整個計劃供應單位數目約86%。理大賽馬會社會創新設計院總監、研究項目首席研究員兼規劃署前署長凌嘉勤說,以「組裝合成」建成的項目建築過程較複雜,故有需要詳細研究,而本港過渡屋項目之多屬全球規模最大、發展速度最快,由2017年至2022年已惠及超過6,000人。
學者建議確立過渡屋定位
研究中提出過渡屋不同痛點,例如用來興建過渡屋的土地有其時限性,營運機構需盡量縮短發展時間;非政府機構缺乏建築經驗,又要在短期內招租。此外,本港過渡屋的「組裝合成」組件多由不同機構建成,各項目有個別和特別定製的間隔設計,降低跨項目的組件重複使用率。
政府推展簡約公屋,凌嘉勤建議將過渡屋確立為房屋政策中傳統公屋和私樓以外的房屋階梯,過渡屋供應機制亦應繼續運作;而過渡屋項目完結後,預計將會有逾1.8萬個以「組裝合成」製成的單位需要重置和重用,可能涉及逾2萬件組件,建議當局及早籌劃,擔心營運機構自行處理組件是巨大挑戰。
理大賽馬會社會創新設計院空間項目經理、研究項目共同研究員陸永康指出,「組裝合成」所使用的組件靈活性高,使用率達85%;過往因技術上的風險,使早期超出預算,項目有前期經驗,成本受控,有下降趨勢。
凌嘉勤凌嘉勤
凌嘉勤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