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自成一家:夜市不是救港靈丹妙藥

近些日子,本港社會熱衷討論夜市。許多人眼見內地搞夜市如火如荼,而香港疫後旅遊業復甦不如預期,於是把夜市視為刺激經濟的靈丹妙藥。但我認為大家對內地夜市與地攤經濟有很大的誤解。
今年通關以來我頻繁到訪內地,近期去過不同小城市的夜市,也與做生意的朋友交流過。大家的看法一致是:搞夜市未必能夠做大個餅。誠然,內地各地都在大搞夜市,但消費數據並不理想。國家統計局近日就公布,內地7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67萬億元人民幣,只按年微增2.5%,遠低於市場預期的4%。這足以說明搞夜市很難做大個餅,某程度上只是一個左手交右手的遊戲。
我認識一些原來在商場或店舖做生意的朋友,近月生意一落千丈。原因很簡單,每人一日三餐,不會因為有了夜市而食四、五餐,若有朋友晚上約去夜市食燒烤,你很可能不吃或少食晚飯。近來內地炒作夜市概念,不少人趁熱鬧,體驗久違的露天喝小酒唱着歌的日子,但商場的餐飲店舖就慘了。
既然不能做大個餅,內地為何還要熱衷搞夜市?第一是「買個希望」,向老百姓展現政府在刺激內需方面做了事;第二也是很重要的一點,內地的青年失業率持續在較高水平,已從1月的17.3%攀升到6月的21.3%,日前更宣布不再發布相關數據。搞夜市雖不能做大個餅,但最低限度能令失業人口尤其是青年失業者有一個出口,方便他們擺擺地攤,對穩定社會有好處。但香港現時失業率為3%,全民就業,沒有通過搞夜市來降低失業率的必要,豈能有樣學樣?依我來看,夜市並非不能搞,香港當然可以搞,但如果將夜市看作拯救香港經濟的靈丹妙藥,明顯是東施效顰、捉錯用神了。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